第238页(1 / 2)

“当然!”众人这下有些明白了。

“诸位兄弟在此不要妄动,我随齐兄弟去去就来。”沈重道。

在夏冠英等人地注视下,沈重与姓齐的策马奔下山梁,竟往那十位仍停留在前面的贺兰军探马奔去,众人疑惑不已。

那十位探马显然也未料到这两人迎面奔来,夏冠英看见沈重与姓齐地被刀箭包围了,双方正在交谈什么。然后,他们二人就被对方夹着往贺兰军的阵中奔去。夏冠英等人耐着性子,等了一个时辰,只有沈重独自一人远远地奔回来。

“大人这是做什么去了?”众人围上去问道,打量着沈重全身上下,看有没有损失部件。他们已经猜到了原因,只是不太确定。

沈重眼上透着兴奋之色,从马鞍上取出一个包裹,里面装的却是一些金银:“这是国王亲赐,诸位兄弟拿去分了,便宜了你们。”

“我们这样就算投降了?”夏冠英惊讶地问道。

“降?”沈重笑着反问道,“万户大人早就是国王的属下,潼关每一位兄弟,都是贺兰军的一份子,何来投降之语?刘大川被抓了,你们为何没有被抓?这个家伙正好成全了大人们的苦肉计,小不忍则乱大谋。”

“大人,那姓齐的是何来路?”夏冠英问道。

“当然是国王的属下,向国王递交最新潼关内外地军情,被国王留下了。要不然你这个鼓动阵前倒戈的家伙焉有命在?”沈重笑道,“你夏冠英只比刘大川高明那么一点点。万户大人常年行伍,经历过无数次阵仗,什么阴谋阳谋未见过?岂能被你们这些家伙给难倒?”

夏冠英面露羞赧之色,看来军中的一点异动,都早在宋平的掌握之中。只是刘大川等人恐怕还得在监房里多待上几天。

“之所以选诸位来此,自是因为诸位都是可靠之人,今日之事诸位暂且保密。”沈重道,“若是引起客军猜疑,泄露了军机,我会亲自砍了你们的脑袋。”

“我等遵令!”众人齐声应道。

“功名马上取,凡我贺兰男儿,当披肝沥胆,搏个万户侯。”沈重高声呼道,“眼下正是吾辈大有可为之时。”说完,他挥了一鞭,战马立刻奔跃而出,往潼关方向奔去。

夏冠英紧了紧腰中的钢刀,回头看了看正忙着安营扎寨的贺兰军,和那面巨大的赤旗一眼,心头一片澎湃。

众人随着沈重绝尘而去。

第四十八章 战潼关(四)

赵诚并不急于攻击潼关。

潼关险要的地势和坚固的防守对于骑兵来说,就是一场噩梦。所有他在关东不远的阌乡设帐,似乎要做个阌乡人。陕州(三门峡)与虢州(灵宝)的粮食被他搜罗一空,让他的军队敢在此多待一段时间。

潼关并非他的必经之路,他完全可以绕过连绵大山,经兵力真空的商州与京兆,从关西回国。李守贤与奥屯世英见贺兰军不来攻,心里很着急,但恐有伏兵,也不主张出关邀战。宋平也听之任之。

但是这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却不是从潼关打起。陈不弃与郭侃此时正在王屋山中休息,随赵诚过洛西时,他们两人就带着两千人马离开赵诚的大军,趁夜渡河潜入王屋山。

郭侃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山风吹来,让他感觉到一丝寒意。两千人马和备用的马匹,都隐藏在山林中,军士们正抓紧时间歇息。巍峨的大山,在此时的郭侃看来,却只是自己沙场搏得功名的垫脚石而已。郭侃对未来充满期待。

这次计划耶律楚材提出来的,准备趁河东空虚挺军北上,夺取河东大城,让李守贤与奥屯世英乱了方寸。这种大迂回大包抄加奇兵的战术,更增加了潼关之战的胜算,河中府与平阳府赵诚志在必得,因为那里既是富庶之地,又是威胁河北诸地的战略要地。潼关就是一个极大的诱饵,赵诚本身也是一个大诱饵,吸引着刘黑马兵团的全部注意力。

郭侃是主动提出担任陈不弃的副手,他想着要凭借自己的本领为赵诚立下一个大功劳。作为最新归附的下属,他要与那些他熟识的张士达、凌去非、叶三郎等年轻人比一比。

陈不弃见郭侃卯足了力气辅佐自己,将行军、侦察、扎营诸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心中颇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