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2页(1 / 2)

“从现在的数据来看,美国近年的经济增长,虽然没能维持第一季度超过5的增长,但全年实现3的增长,绝不是问题。”

“而美国全年的高速增长,居民消费支出的提高,是最大的一个因素。”

“欧元区的经济,今年是出乎意料的高增长,日本呢,也呈现出强劲增长的态势,至于我们国家,更是找不到任何经济增速会放缓的依据。”

“一方面,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国内的消费依然强劲,另一方面,包括我们国家在内的制造大国,为世界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美价廉的产品,同时我们进口额的迅速扩大,也拉动了对其他国家产品的需求……”

“根据国际货币组织发布的数据,今年全球贸易量的增幅,将超过10。”

“在这样的态势下,我是真的不理解冯总的那个论断。”

“我们还可以看国际货币组织发布的另一条消息,实际上,他们在9月份的时候,就把今年和明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都调高了02个百分点。”

“他们的预测,分别是51和49,这充分说明了他们对未来全球经济形势的看好。”

“无论如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云集了那么多来自全球的一流的经济学家,这样权威的国际组织的看法,总是可信的。”

“所以,不得不说,虽然冯总以前对一些问题的看法,确实都很正确,但是这一次,他的这个结论,还真的有些草率。”

终于说完了从好几个专家那里拿来的这一番话,刘继忠有些得意,准备收获大家的掌声,但是,并没有。

“专家啊。”陈总只说了三个字。

“是啊,专家。”有人也说。

这显然都不是夸奖或者肯定的话。

这时,有人说了声,“冯总,冯总来了。”

马上,大部人马朝门口涌去,只留下刘继忠呆呆的站在原地。

你们就这么歧视专家,这么迷信冯一平?

第十章 忠告

不是大家对冯一平如何迷信,而是现如今,专家这个名词,尤其是经济方面的专家,不但不复之前的高大上,还被不少人贴上了不靠谱的标签。

要说,也是因为专家这个词被滥用,原来说在特区,一块砖掉下来,能砸到三个经理,现在在有些机构,一块砖掉下来,至少能砸到五个专家。

在这个急躁的社会,这些专家也越来越高调,急着通过各种渠道发出自己的声音,希翼着能脱颖而出,从而能拥有更多的公共资源。

当然,也有一些,渴望拥有更多的私人资源,因此选择为某些利益团体代言。

但他们却忘了一条铁律,专家往往死于话多。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听信他们的话越多的那些民众,失望得越快,到后来,大家都明智的和他们保持距离,任你如何口吐白沫的喋喋不休,很多人都一致的选择无视。

相对来说,像冯一平这样因为自身实力足够强大,已经强大到接近无欲无求的人,对一些公共问题的看法,才更有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