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1 / 2)

隆武帝捏着八百里加急战报的手在微微发抖:“袁峥率兵谋反了?!”

兵部林尚书抹着额头冷汗:“皇上,安疆王统领三十万兵马,不但造反了,还势如破竹,十天之内便连下十五城,已闯入中原八百余里!事出突然,绝大多数守城之将非降即逃,只有三个城进行了抵抗,但实力悬殊,寡不敌众……请皇上立即派重兵大将平叛!”

“袁峥!朕待他不薄,爵位世袭罔替,连皇子都下嫁于他,竟然还要造反!”

礼部王尚书出列:“皇上,不知安疆王起兵的缘由是什么?他连夺十数城却没有多少伤亡,被俘的官兵也不曾遭到虐杀,更没有伤及百姓,而且没有另立旗号,这其中定有原因!如果能满足他的要求,安抚他先行退兵,再徐图解决,才是最佳之策。”

有人同意:“能这样最好,不伤元气。”

也有人反对:“要造反还需要理由吗?袁峥兵多将广势力滔天,嫌王爷的帽子太小了呗。”

御史周密附合,唾沫星子乱飞:“袁峥拥兵自重,不念皇恩,恩将仇报!人人得而诛之!”

一旁立班的新任户部王尚书冷冷一句:“周大人,你是否打算请旨率兵平叛?王某定当鼎力支持。”

周密满头冷汗冒出:“我,我是文官……这打仗的事儿……我,我不懂……”在众人鄙夷的眼光下讪讪地退回朝班。

太子高蕴大步跨入金殿:“父皇,兵部刚刚收到最新战报,守军弃城而降,袁峥兵不血刃又下两城,并送来檄文。”

隆武帝把战报狠狠摔在地上:“高蕴!你不是口口声声保证袁峥忠心耿耿的吗?如今他要推翻朕的阳明王朝了!你怎么解释?”

高蕴的脸色极其难看:“父皇,袁峥起兵的名义是……清君侧……”

《讨秦氏檄》由袁岳起草,例数皇后秦氏擅权专政、无视宫规、毒害皇子皇妃、残害忠良、草菅人命、勾结外官、贪污受贿、卖官鬻爵……以致逼反西疆,条条罪名皆证据确凿!

******************************************************************************

西北,安疆王府,荷田居。

中午的阳光有些刺眼,高凌合上经书,站起来向窗外眺望。灵堂已拆除,恢复了昔日光景。荷田居院里静悄悄地无人走动,茂盛的枝叶遮挡住了不少夏日的暑热。绿意盎然的银杏树下梅花鹿正悠闲地小憩,红桃猫儿也懒洋洋地趴在树荫里有一下没一下地甩尾巴玩。

陈铿传来噩耗以后,高凌几乎被悲痛和震惊击垮,西疆所有的政务都交给了袁岳管理,加上袁峥走后他小病了一场,如今更是诸事懒理,过起了从未有过的闲散日子。每天念着经书守灵静坐,细细怀念与母妃在一起时的温馨点滴……

袁峥领兵巡练,每隔五天必有一封平安信送来,看来训练得很顺利,路线是先前说好的,沿着最北国境线一路向东出发,然后再转向南……高凌看向桌案边这叠袁峥的亲笔信,那里头是对自己的殷殷关切和挂念,嘱他切莫悲伤过度,嘱他安心休养,嘱他不必牵挂自己,嘱他适时散心……不见百炼钢唯闻绕指柔,情深意切,字字真心。

老王妃,袁岳,尚清等人变着法儿为他宽心调养,高凌虽然精神还有些消沉,却也努力挣扎着重新站起来,至少不能让关心爱护自己的人们再失望痛心。不知什么原因,朝廷还没有正式通告自己母妃的死因,至于如何为她和亲人们讨回公道,已经有了想法,且等袁峥回来商议,自己也借这段时间理一理思绪。

初时的伤痛略略冲淡,想起袁峥临行前几天,自己的种种冷淡疏离,高凌忽有一丝愧疚萦绕心头,遂提起笔来给他写信。袁峥这次离家,自己还没给过他片语只字呢,不知他在大草原上会不会百般不安?

刚写下两行字,尚清带着陆光宗急匆匆跑来了:“殿下,好消息!悠然小姐生了!是位公子!”

久违的笑意浮上高凌的眼,袁峥坚持让岳崧留在这里就是为了让他亲眼看着宝宝出世,以弥补第一个孩子出生时不在身边的遗憾,看来这回岳崧一家得偿所愿了。陆光宗根本不听高凌“戴孝之身不吉”的说辞:“殿下,老侯爷和岳副帅都说了,自家人不避讳这个,请您去看看小公子,还等着您给小公子起名呢,快走快走。”乐呵呵地拖了高凌就走。

岳府。岳老夫人和袁老王妃抢着抱孙子,婴儿清亮的啼哭声和全家人的喜悦之情把笼罩了高凌一个半月的悲苦冲淡了许多。高凌看了看软软的,全身粉红色的婴儿,又看了看岳老夫人,并没有去抱他,更没有僭越地为孩子起名,只送了些礼物说些恭喜的话。稍坐了会儿,便告辞出门。

第 162 章

看过婴儿,高凌刚想招呼尚清回去,忽听得两人躲在墙角轻声说话。陆光宗满是感激的声音:“胖子,这怎么行,这是你和小四……”

尚清还是一贯温和的语气:“不要紧,我和小四的事不急,等你过阵子有空了,找到满意的房子再说吧,再说我们俩住王府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