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九尘狠了狠心,打定主意要断了韩于漪的心思,她决定即刻就送韩于漪回韩家。本来她还计划着这边安定好了,她再亲自送韩于漪回去的,现在想想,还是安排下面的人送她回去好了。
就该表现得绝情一点,才不会给别人多情的感觉。而宁九尘觉得,韩于漪对于她这以依恋承载的喜欢,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人之间的疏离越来越淡的。总有一天,她会遇到值得她托付终身的人。
而她,从刚开始就把对方当小孩子一样照顾着的,且不说谈不上动心,就光是如女儿一般宠着,要是接受了,她觉得自己都有种带坏韩于漪的感觉,虽然这不是她故意犯的错。
对于宁九尘的做法,仪风并不意外,仪清却觉得难以接受。仪风只是揉了揉她的头,告诉她,“这世间多的是一厢情愿的人,更何况就算是你情我愿也不一定能走到最后。”
仪清看着她,突然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就算是这段感情不能被常人理解,但是喜欢的人能这样认真地回应自己,就是求之不得的福气。
“那我们能走到最后么,你会为了家人放弃我吗?”
很少主动的仪风牵起她的手,指尖穿过指缝,十指相依,郑重地许下了自己的承诺。
“承蒙不弃,唯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仪清扑过去就要亲她。
“在外面你就不能注意点”,仪风用另一只手戳她的小脑袋。
仪清拉着仪风往院子的方向走,“那我们回去,好不好?”
仪风宠溺地一笑,“好!”
西域王子借着上供的机会,提出了想求娶长公主的想法,欲让两国永结秦晋之好。对于宁九尘来说,这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
本来的剧情里确实也有这么一段,只不过那时候她已经下嫁给柳知书了,对方自然不可能是求娶自己。所以皇上那一关也很好说,毕竟和亲也是于两国合作发展有好处,只不过那时候嫁的是九公主。现在她没出嫁,看来对方是知道自己受宠才打得主意。
文武百官对于这桩和亲的事,绝大多数都持赞同意见,只是皇阿玛不舍得,便迟迟没有答应下来。可宁九尘知道,皇阿玛没有直言拒绝,就是有了这方面的念头,毕竟他是个好皇帝,更在意当然是国家。
与其等着皇阿玛下定决心来和自己打商量,还不如自己请愿,主动和被动的感觉到底是不一样的,她主动才不会感觉是被当成政治的牺牲品。虽然感情淡薄,虽然也知道皇阿玛对于她的宠爱除了喜欢更多的是愧疚,可她,还真的蛮喜欢这个疼她的糟老头子的。如果他不是皇帝,或许会是个好丈夫,好父亲也说不定呢。
说起宁九尘为什么没有干净利落地脱离这个世界,还不是因为她要是稀里糊涂在宫里死了,还不知道又要引出来什么纠纷呢,索性就应下了和亲之事。
临行之前,她便让仪清仪风下江南过自己的日子去了。告别的时候,宁九尘还是忍不住叮嘱了她们一句,“你们以后要是有机会,替我照看照看韩于漪,江南米商韩家还是很好找的。”
西行途中,宁九尘病逝了,传到宫里说的是公主身体不好水土不服,耐不住长途奔波。西域这边也都是知道宁九尘有多受宠的,生怕被追究下来,乖乖的俯首称臣,每年增加了上供。于是两国有了百年安定的日子,而真正受益的自然是常年忍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了。
宁九尘和亲西域的消息很快就传播了开来,最后一丝希望也断了,她好像理解了当时仪风拍着她肩膀说的那句话了,莫要强求。是自己的夺不走,不该是自己的就不要奢望,她安慰自己也该放下了。
韩老爷给韩于漪说了一门亲事,对方虽然算不上是门当户对,但是家里干净啊,后院无人。韩于漪嫁过去肯定是受宠的,更何况有韩老爷压着,对方也不敢不把她捧在手心里啊。宁九尘当初虽然也动过这样的心思,但还是想着不能剥夺了韩于漪的自由放弃了。
也许说来是好笑的,也许是打着折磨报复的心思,韩于漪也很爽快地答应了这门亲事。你不稀罕我,我也不稀罕你,你都出嫁了,我干嘛折磨自己等一个不可能的人啊。
答应下来倒是容易,可是韩于漪很快就后悔了,也许嫁人生子以后感情会慢慢淡下来,可她舍不得放下,舍不得忘记宁九尘,如果连她都放下了,岂不是说明宁九尘的话是对的。才不会呢,她就是孤注一掷地爱着宁九尘,只此一生,仅此一人。
打起了反悔的心思,韩于漪一直软磨硬泡着,就想让韩老爷退了这门婚事。可她给不出韩老爷满意的答案,对于她说没见过不喜欢的回答,韩老爷是一百个不赞同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且感情这种事完全是可以慢慢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