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地位最低的老三张大河,娶了李来娣后,接连生了两个女儿,也没起正经名字,就是顺着张小满的排行,二妮儿、三妮儿的混叫着。
老三两口子虽然没有儿子,但夫妻两个都非常能干。
李来娣一个女人,硬是在生产大队拿到了十分的满工分,这可比一般男人还要厉害啊。
老四张大根,今年才十六,还没有成亲。
原本已经相看了几个姑娘,但正好赶上闹旱灾,家里人都快养不起了,牛老太哪肯再娶个媳妇来抢饭吃啊。
张大花最小,今年才十二岁,是牛老太四十多岁时怀上的孩子。
在人均寿命不到六十的年代,牛老太绝对是老蚌生珠。
对这个最小的女儿,牛老太和张老头儿也是无比宠溺。
张家一共七间屋,四个儿子各一间,牛老太老两口住正房的东间,张大花一个人住在了西里间。
张家男丁多,再加上有张大海的津贴,日子过得比张家村的绝大多数村民都要好。
但,牛老太还是控制着粮食,除了下地的劳力能吃点儿干的,其他的孩子们基本上全是菜粥。
而似安大妮这样整天躲在家里偷懒的儿媳妇,牛老太根本不想给她饭吃。
什么?
生孩子落下了病根,需要好好修养?!
哼,这年头谁家女人这么讲究?
别说坐月子了,把孩子生在地头上都是常见的事。
生完孩子第二天就下地,这也不稀奇。
哪像老大家的,孩子都两个月了,还赖在家里不动弹。
这样的懒婆娘,还想吃白饭,门儿都没有!
中午,牛老太见大儿媳妇又躲在房里不出来,而二儿媳妇也继续躺在床上挺尸,站在院子里指桑骂槐的骂了小半天。
可两间屋都没有动静,牛老太再生气也没办法,只得又把刚从地里回来的李来娣叫来:“去,赶紧做饭。”
李来娣身上的土还没有扫干净,累的双腿直打晃,跟她一起下地的公爹、叔伯和丈夫,这会儿都悠哉的坐着、躺着歇息,她却不敢坐下。
听到婆母的吩咐,她更是一点儿犹豫都没有,在院子里把身上的浮土扫干净,便脚步虚晃的进了厨房。
张二妮儿和张三妮儿都还没有灶台高呢,也都跟着亲娘在厨房里忙活。
孩子们也都放学回来了。
张小满和张银锁已经懂了事,眼见自家亲娘又在躲懒,不禁面皮儿有些发烧。
姐弟两个进了屋,不意外的看到自家亲娘躺在床上睡大觉。
张小满嘴唇蠕动了一下,想劝说,可又不敢。
爹不在,娘又这么懒,不下地、不干活,对家里一点儿贡献都没有,他们姐弟吃饭都没有底气。
早在张小满姐弟两个进来的时候,安妮就察觉到了。
对于这两个孩子,安妮只能说,若是站在外人的角度,他们的三观很正,都是通情达理的好孩子。
可若是站在原主的角度来看,他们都是不孝子、白眼狼。
正如原主哭诉的那般,原主确实对不起很多人,也伤害过别人,可对几个孩子,却没有半点亏欠。
张小满他们瞧不起原主,觉得她丢人,觉得她泼辣蛮不讲理,最后更是帮着外人针对她,实在太伤人心了。
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能说原主不但自己行事不妥,连教育孩子也存在大问题。
这次换安妮来做安大妮,呵呵,事情就不能那么办了。
比如
李来娣手脚麻利,哪怕累得半死,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了午饭。
其实也没什么可做的,就是一锅野菜杂粮糊糊,一笼屉野菜三合面窝头和几碟子萝卜咸菜。
没有一点油星儿,也没有细粮。
可就算是拉嗓子的粗粮窝头,也不够每个人吃饱的。
下地的男人们每人两个,女人减半,孩子再减半。
拳头大小的窝头,两三个都只是吃个半饱,剩下的胃空间,全靠野菜糊糊填满。
但那种糊糊,喝的时候觉得饱了,过不了一个钟头,撒泡尿,就全没了,人照样饿得抓心挠肝。
牛老太还在生两个儿媳妇的气,老二家的还好,到底被自己误伤了,牛老太也怕她真被自己打个好歹,便命人给她留了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