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若这也算是未雨绸缪,先放出点些风声,万一以后什么地方出了点破绽,也算是提前解释了齐慕白、顺风镖局和梅庄之间可能的联系,这也是她刚才通过番话话题知道潘家铭记性极好后突然想到的。谁知道这家伙在珍玉阁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她挑选的物件,万一看到一眼真就记住了可不妙,尤其那一对准备给明泽、明辉佩戴的麒麟玉佩。
“三弟这话可不对,”潘家铭摇头道,“我并没有看不上商人的意思,但尹大姑娘可不能算是商人。”
知若不解地看着潘家铭,她尹知若现在不再是镇北大将军府嫡长女,只是一个和离的单独立了女户的平民女子,以经营点点心和醉半山酒坊养家养弟妹,不是商人是什么?外面的人不是都这么认为的吗?
倒不是她妄自菲薄,她可没觉得经商有什么不好,在现代她就是商人,而且大郢皇室一向鼓励经商,商人的地位虽然与官家、书香人家没得比,但也没有那么低。
可是,这家伙急慌慌地否认她是商人做什么?他同梅庄走得比较近怕人家笑话?切,她是商人明泽和明辉又不是商人,他同明泽铭辉交好又不是同她交好,太矫情了!
只听潘家铭继续道:“尹大姑娘是芊昕郡主的嫡长女,按照朝廷相关律例,有封号郡主无论是否嫁入官家,其夫家都属于官家,而其嫡亲子女无论是否有功名或者诰命,都属于贵族。至于点点心和醉半山,那都是用芊昕郡主给的秘方经营的,属于尹大姑娘的私产,她只是打理私产而已,且都由管事、甚至其弟明泽出面,所以根本谈不上是尹大姑娘经商。”
知若无语了了,不过这厮一套一套的好像很有道理哦,虽然仔细较真起来有点强词夺理的味道,呵呵,下次用来对付尹心柔、宁州尹家那类人肯定很好用。她自己是不在乎的,但是明泽几个慢慢长大,孝期过后难免与外面的人接触、相处,只要皇上仍然像前世那样没有切实定下父亲的谋逆罪、没有剥夺母亲的郡主封号,必要时候这一套说辞倒是能很好地让不怀好意之人闭嘴,保护他们兄妹几个的尊严。
别说,潘家铭能强辩出这样让人无法辩驳的道理来,也足见其文才和对他们姐弟几人的善意了,知若心中多了一抹暖意。人情冷暖,大将军府巨变后,能让她感受到这样暖意的人并不多。
萧峰也很无语,只是瞬间就敞亮了,暗道这小子就是聪明,也真是对尹大姑娘用心良苦。他最清楚不过,潘家铭这番说辞可不仅仅是因为冒酸和破坏齐慕白同尹大姑娘的“门当户对”,而是要借机将这番话传出去,通过众人之口逐渐将尹知若姐弟几个的名声拱上去。
都说众口铄金,同理,众心成城也极可能引导异说争鸣,以正视听。一般人都会想到尹昭违抗圣旨、还带着谋逆嫌疑,既然被抄家且身死了,就不再是官家,他的子女自然也就沦为平民。可是潘家铭的这一番说法一传出去,只怕许多人都会跟着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原来还有这么一说!”
即便是那些成天抱着律法、律例摇头晃脑的御史们,恐怕都没办法驳回这番说辞。呃,铭子这个被众口铄金的纨绔真要引经据典、辩理论道可不会输给那些只会死抱着书本找茬的御史言官。
不过,呵呵,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潘家铭应该是准备在此次办完差事回洛城后,才找机会将这番话传出去。如今提前了,未必没有从心理上隔离齐慕白同尹大姑娘之意,就差没有直接说“你们不合适,不用认识了”。
好吧,看样子什么都阻挡不了铭子心仪尹大姑娘的事实了,话说,听了刚才那番“正理”萧峰对好兄弟这份本不是很被他看好的缘分突然也有信心起来。事在人为,铭子有心这是最重要的,就像刚才那番话,即便皇上、皇后也揪不出错来。这样都能狡辩为正理,和离的身份未必就有那么大威力了。毕竟,拜堂之后即和离,谁都能嚼巴出其中的意味和故事。就潘家铭那张能把黑说成白的嘴,只怕最后都能辩出要给尹大姑娘立贞德牌坊的“正理”了。
潘家铭此时还真没有萧峰想那么多,看着呆怔的“齐慕白”,感觉到齐慕白的失落,他暗暗得意啊,危险就是要从源头整治,星星之火刚刚冒头就掐灭,才是消除危险的大计。什么“不胜感慨”,什么“同为商人”,这都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要不得。真等到“金童玉女”了,他找谁哭去?
“不过,”潘家铭继续加码,“咳咳,你那霓裳居有一些手段同点点心、醉半山还真是有些相似,是不是有点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有机会的话,你同梅庄还真能合作也不一定呢。有需要我也可以给你引见啊,此次游历回京后我又要送幼妹去梅庄小住了,要不要先帮你探探口风?当然了,尹大姑娘姐弟几个还在孝期,这一两年内是不太适合见外人就是。”
知若再次愣住了,什么意思?什么意思?话好像没有什么明显的问题,但她听着怎么感觉有些别扭呢?
第376章 突破
就这样,一餐饭在七分愉快、三分诡异的气氛下进入尾声,知若郑重地让落霜给潘家铭道歉,在她看来这才是今次饭局最重要的一道主菜。
潘家铭显然不是这样认为的,他随意地挥了挥手:“那么较真做什么?不打不相识,现在你既然叫我一声二哥,就没必要再如此生分了。也是我之前的态度差了一些,你这丫鬟才会针对我不是?到此为止,到此为止。”
除了萧峰“金童玉女”那四个字让他自己心里作怪外,其实齐慕白还真是没什么不好的,很合他的眼缘,何况人家今日或许还帮了他们一个大忙。虽然现在还没揭开真相,只能说或许,但结合种种迹象,他心里还是有底的。
之前他们一叶障目,局限了思维,所以才一直犹如在迷宫中转悠,齐慕白短短几句话的点拨好似黑暗中的一星火光,让他们找到了走出迷宫的突破口。就冲这点,他也没道理再揪着那几颗金珠子不放不是?
话说,他不但不会再揪着,还挺感谢落霜,若非她弄了那么一出,他还真没个好台阶同齐慕白坐下来好好谈谈。
“潘二哥宽宏大量,慕白不胜感激,”知若拱了拱手,“能与二位兄长相识也是缘分,待京城嫡仙居开业,慕白即使没有亲自过去,也会让人奉上最高级别的贵宾卡两张。二位兄长若是有什么特别吩咐,可以交代掌柜,他一定会尽量满足你们的要求,就是定期量身定制、专门设计也是可以的。”
就冲着潘家铭今日让她感受到的那份暖意,嫡仙居就算包下这两人以后的所有衣服又如何?这俩可都是俊男、难得的衣架子,若是都穿嫡仙居的衣服,可不就是人家高薪都请不到的专用模特了?呵呵。
“那感情好,”萧峰笑呵呵地拱手道,“我就等着京城嫡仙居开业了。三弟,后会有期!”他不会承认,他这会儿有一种得偿所愿的非常愉悦的感觉。他一向不喜欢用丫鬟,近身侍侯的只有一个书僮成长起来的小厮,之前衣物都是自己打理的,以后都交给嫡仙居,让他们根据他的喜好定期给他留几件岂不省心又省力?
潘家铭也点头告辞,他对衣饰并不上心,自有人打理,但是看看齐慕白身上凸显气质、为他平添两分风采的服饰,暗道:好像也不错。
回到齐家的那个宅院,落霜才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问道:“主子,真的有那种侏儒症吗?一辈子都长不高?”她不仅没见过,听都没听说过。刚才墨雅斋前面的那个小孩她也看到了,如果不是主子说,她怎么也不会去怀疑那不是真正的小孩。
“当然,”知若点头,“我以前听我爹说过,边城有一户大户人家就生了那样一个儿子,十一二岁还是人家五六岁孩子的模样,家主发现他可能异于常人后,怕被人发现说他们家出了妖孽,一直将那孩子关在后园一个小院子里,对外就说孩子送往亲戚家养病去了。
再后来,那孩子长到十六七岁,相貌和智力完全是小伙子了,而身高还是没有增高一点,他的爹娘死心了,担心这个儿子的事传出去影响到其他儿女的亲事,亲手给他儿子下了致命的毒药。不料,没多久,家主的一个大丫鬟爬床被主母发卖,竟然将这件事给爆了出来。”
知若这也算是未雨绸缪,先放出点些风声,万一以后什么地方出了点破绽,也算是提前解释了齐慕白、顺风镖局和梅庄之间可能的联系,这也是她刚才通过番话话题知道潘家铭记性极好后突然想到的。谁知道这家伙在珍玉阁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她挑选的物件,万一看到一眼真就记住了可不妙,尤其那一对准备给明泽、明辉佩戴的麒麟玉佩。
“三弟这话可不对,”潘家铭摇头道,“我并没有看不上商人的意思,但尹大姑娘可不能算是商人。”
知若不解地看着潘家铭,她尹知若现在不再是镇北大将军府嫡长女,只是一个和离的单独立了女户的平民女子,以经营点点心和醉半山酒坊养家养弟妹,不是商人是什么?外面的人不是都这么认为的吗?
倒不是她妄自菲薄,她可没觉得经商有什么不好,在现代她就是商人,而且大郢皇室一向鼓励经商,商人的地位虽然与官家、书香人家没得比,但也没有那么低。
可是,这家伙急慌慌地否认她是商人做什么?他同梅庄走得比较近怕人家笑话?切,她是商人明泽和明辉又不是商人,他同明泽铭辉交好又不是同她交好,太矫情了!
只听潘家铭继续道:“尹大姑娘是芊昕郡主的嫡长女,按照朝廷相关律例,有封号郡主无论是否嫁入官家,其夫家都属于官家,而其嫡亲子女无论是否有功名或者诰命,都属于贵族。至于点点心和醉半山,那都是用芊昕郡主给的秘方经营的,属于尹大姑娘的私产,她只是打理私产而已,且都由管事、甚至其弟明泽出面,所以根本谈不上是尹大姑娘经商。”
知若无语了了,不过这厮一套一套的好像很有道理哦,虽然仔细较真起来有点强词夺理的味道,呵呵,下次用来对付尹心柔、宁州尹家那类人肯定很好用。她自己是不在乎的,但是明泽几个慢慢长大,孝期过后难免与外面的人接触、相处,只要皇上仍然像前世那样没有切实定下父亲的谋逆罪、没有剥夺母亲的郡主封号,必要时候这一套说辞倒是能很好地让不怀好意之人闭嘴,保护他们兄妹几个的尊严。
别说,潘家铭能强辩出这样让人无法辩驳的道理来,也足见其文才和对他们姐弟几人的善意了,知若心中多了一抹暖意。人情冷暖,大将军府巨变后,能让她感受到这样暖意的人并不多。
萧峰也很无语,只是瞬间就敞亮了,暗道这小子就是聪明,也真是对尹大姑娘用心良苦。他最清楚不过,潘家铭这番说辞可不仅仅是因为冒酸和破坏齐慕白同尹大姑娘的“门当户对”,而是要借机将这番话传出去,通过众人之口逐渐将尹知若姐弟几个的名声拱上去。
都说众口铄金,同理,众心成城也极可能引导异说争鸣,以正视听。一般人都会想到尹昭违抗圣旨、还带着谋逆嫌疑,既然被抄家且身死了,就不再是官家,他的子女自然也就沦为平民。可是潘家铭的这一番说法一传出去,只怕许多人都会跟着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原来还有这么一说!”
即便是那些成天抱着律法、律例摇头晃脑的御史们,恐怕都没办法驳回这番说辞。呃,铭子这个被众口铄金的纨绔真要引经据典、辩理论道可不会输给那些只会死抱着书本找茬的御史言官。
不过,呵呵,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潘家铭应该是准备在此次办完差事回洛城后,才找机会将这番话传出去。如今提前了,未必没有从心理上隔离齐慕白同尹大姑娘之意,就差没有直接说“你们不合适,不用认识了”。
好吧,看样子什么都阻挡不了铭子心仪尹大姑娘的事实了,话说,听了刚才那番“正理”萧峰对好兄弟这份本不是很被他看好的缘分突然也有信心起来。事在人为,铭子有心这是最重要的,就像刚才那番话,即便皇上、皇后也揪不出错来。这样都能狡辩为正理,和离的身份未必就有那么大威力了。毕竟,拜堂之后即和离,谁都能嚼巴出其中的意味和故事。就潘家铭那张能把黑说成白的嘴,只怕最后都能辩出要给尹大姑娘立贞德牌坊的“正理”了。
潘家铭此时还真没有萧峰想那么多,看着呆怔的“齐慕白”,感觉到齐慕白的失落,他暗暗得意啊,危险就是要从源头整治,星星之火刚刚冒头就掐灭,才是消除危险的大计。什么“不胜感慨”,什么“同为商人”,这都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要不得。真等到“金童玉女”了,他找谁哭去?
“不过,”潘家铭继续加码,“咳咳,你那霓裳居有一些手段同点点心、醉半山还真是有些相似,是不是有点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有机会的话,你同梅庄还真能合作也不一定呢。有需要我也可以给你引见啊,此次游历回京后我又要送幼妹去梅庄小住了,要不要先帮你探探口风?当然了,尹大姑娘姐弟几个还在孝期,这一两年内是不太适合见外人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