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页(1 / 2)

沈霄白和徐皓听闻,也不禁感叹唏嘘不已。

确实是这样!他们以前居然都没发现。

他们正热火朝天地聊着,老陈又来了。

“徐海先生,老爷叫您去书房一叙。”

“好的,我这就来。对了,刚才光顾着聊天,没看见小默。我得谢谢他照顾小皓这么久。”徐海左顾右盼张望着。

“少爷跟老爷在一起呢。他们说有要事要跟您商量。”

徐海跟着老陈到了徐淮办公室。

徐默站在徐淮办公桌前清洗着桌上的茶具,见徐海进了门,忙礼貌且亲切地打招呼:“叔叔来了!”

“大哥,小默真是越发懂事了,越来越有淮哥您的气质。啊,许久不见,你们最近过得怎么样啊?”

徐淮笑眯眯让他上座,吩咐徐默给长辈倒茶,然后微笑道:“还行。也就能比去年增长了几十个亿。”

“我这边就差多了。关键是,英国人工成本还高”徐海一看徐淮那营收数据,顿时觉得自惭形秽,都不好意思提自己家企业的账单。

徐淮道:“好汉不提当年勇,过去得到数据就过去了。小海,你想不想做一票大生意,多赚点钱?这个要是做成了,你的成本能省下50。”

徐海点点头:“那自然想啊!大哥有何高见?”

第133章 王者

东煌集团在整个西南地区的业务,在当年也算是行业领头羊了。但他们在海外业务这块向来疏于开发。戚栋是一直很想发展这一块业务的,无奈屡次推出政策却执行不力。

一方面是由于内地市场已经足够大,光靠这一部分的营收增长数据已经足够好看了;另一方面,则是内地客户相对比较好沟通,有问题也能通过迅速沟通得到迅速解决,而海外客户本身存在时差,沟通习惯也与内地客户大相径庭;还有呢,是海外客情关系受到相关国家政策的限制,不是那么好做,那么业务也就没有内地业务稳定。最重要的一点,是现在内地经济实力提高,反而显得海外市场给出的价格不怎么具有吸引力,要求还多,订单还少

所以现在东煌的职业经理人都对海外市场提不起兴趣。

戚栋曾经把希望寄托在戚修杰身上。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国际化是必经之路。戚修杰受的是现代教育,结识的朋友也都来自世界各地,他是最有希望能够打开国际市场的接班人。

可惜

在这种情况下,戚栋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开拓海外市场的决策,还专门聘请了一位驻海外市场的销售总监,来完成他想要发展成国际化大公司的心愿。

这位销售总监的名字叫做chrischen。最近他的团队接到了至少不下四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业务咨询。这些客户都通过电子邮件沟通,需求各不相同,单个体量也不大,但加在一起很可观。

东煌的市场部对这些客户进行了调研,发现地址跟注册资质都没问题,于是志在必得,决心一定要拿下这些客户。

一开始进行初步报价后,客户们都没有提出异议,也还是挺热情。他们向东煌索要了样品,对他们提了一些问题,在反复确认得到解答后,他们的反馈也相当积极。眼看项目一步一步进行得都很顺利,到了最后要签合同的阶段,客户们却集体失声,不回复了。

chris一看这样,不甘心了。这不明摆着搞事吗?他一着急,直接飞去了位于多伦多的a公司,一方面现场调查,另一方面,是要向客户表明诚意,争取把订单拿回来。

到了多伦多,客户见到了,实力也看到了,但是聊起项目了,客户则一脸为难的表示,不好意思,我们综合了不同供应商的情况以后,领导决定还是决定跟另外一家供应商合作。主要是人家价格便宜,交货还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