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无论如何,史天泽搞出这事情来,却再一次激发起宋国君臣对金国的满腔怒火。
“我朝欲与宋国联手灭金嘛?”严实诧异道,“以我军现有力量及国势、民心、财力、物力,饮马汴梁城外,并不是一件难事。倘若国主欲与宋主联手,则宋主必会要求恢复故土,到时国主将何以自处?”
“是啊,臣以为此事何必联手宋人?”王珍也说道,他伸出手掌猛得翻了过来,“易如反掌!”
“臣以为,金国则完颜陈和尚以来,再无良将。现在为金主所倚重者唯忠孝军蒲察官奴一人耳,此人勇则勇也,然过于专横,却不足为虑。”张荣道,“事不宜迟,不如明年春播之时兴兵灭金。”
方才一直安静坐在楼阁一角的枢密都承旨李桢,这时站出来道:“诸位元帅不将金国放在眼里,并不令在下意外,金国不过是吾王囊中之物耳。可诸位又说不让宋国参战,此策令在下不敢苟同。”
众人都知道此人是枢密院中人物,虽名声不显,但秦军征辽每每都有此人参与其中,不可小觑。
“哦?请李承旨详言!”史天泽抱拳问道。
“如今,秦、金、宋三家并立,以我大秦国最强,宋国占地较广,钱粮精足,而金国不过是垂死挣扎。但宋金若是真能联手抵抗我王师,则于我朝不利,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是被人知晓我朝小看宋国,则宋国必有所忧,无异于将宋国推向金国一方吗?”
“李大人这是欲联手宋国共灭金国,方才严元帅亦道,宋人图谋故土,我朝岂能让他人渔利?为他人做衣裳?”史天安道。
“呵呵,即便是答应宋人,宋人愿出兵助粮,我朝愿以河南地相让,亦有何妨?”李桢见众人纳闷,遂道,“宋人若愿意出兵,可让我朝将士少流血,宋人愿出粮,则可令我朝百姓少摊派,何乐而不为?若是宋国在河南做出令吾王愤怒的祸事,失信在先,则……”
众人倒吸了一口凉气,暗道李桢真是毒辣,却不料赵诚说道:
“何必非要一鼓而下?若是战事拖上个一年三载,也是不怕的,听闻宋国兵多粮丰将广,宋国想让我朝拱手让出河南地,自然要出大力气。彼等若是不肯出力,那么我大秦将士流血打下汴梁,就容不得宋人说话了!”
第二十九章 运筹帷幄(二)
李桢与赵诚这一臣一主先后的论断,令楼阁内失声良久。
唯有史琴的琴声在短暂停顿之后,再一次悠扬起来。赵诚在谈笑之间就定下了这么一条极其阴险的计策,所谓运筹帷幄亦不过如此了。史、严、张、王等人从赵诚的脸上看到只有自信的力量。
事情会依照赵诚的意愿发生吗?众人在心中掂量着,发觉这并不是赵诚的异想天开,暗忖之余,他们又一次见识了赵诚的高瞻远瞩,而且相当阴险,想到万一赵诚要是想对付自己,怕也会是让自己自投罗网。
想到此处,这楼阁内君臣欢聚,品茗听琴的美好气氛显得更加珍贵,而他们对赵诚的恭敬之情愈发重了起来。
……
宋嘉熙二年,秦泰安七年(1238)二月甲申,大宋国大宗正贾似道上表宋主奏言:“秦使将至,地界、名称、岁例,宜有成说。”
诏曰:依前例,不可怠慢。
三月,秦使称金国近来乖舛,有侵宋之图,宜早防备。宋主赵昀谓秦使曰:“我朝朝纲清明,上下同心协力,兵多将广,钱粮充足,边关戒备森严,稳如泰山,不劳贵主心忧。但念及贵朝好意,朕知之焉。”
赐秦使金器、布帛放还,并遣苟梦玉充送伴使。苟梦玉至秦境即返,得秦报数份,方知秦王欲北征金源之地。
五月,金国邓州流寇数百人窜入宋境作乱,京西路将士清剿之。宋帝诏史嵩之以参知政事督视京西荆湖南北路、江西军马,戒备边事,以备无患。又以孟珙为京湖安抚制置副使,置司随县。
五月辛巳,太白昼见。癸未,宋以李鸣复知枢密院事,李宗勉参知政事,余天锡签书枢密院事。甲申,宋肃国公乔行简请“以兵事委李鸣复,财用委李宗勉,楮币委余天锡,当会议者,臣则参酌行之”。宋主诏允所请。诏严州布衣钱时、成忠郎吴如愚以隐居著书,并选为秘阁校勘。丙戌诏崔与之提举洞霄宫,任便居住,李鸣复复参知政事。壬寅,岁星犯壁垒阵。
六月甲辰朔,流星昼陨。戊申,宋臣吴渊知太平州、措置采石江防。宋主以吴潜为淮东总领财赋、知镇江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