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试倒此为止,今日孤大开眼界。此战,陈同胜!赐酒一壶!”赵诚及时停止了比赛,又道,“扶史元帅入席,也赐酒一壶,另给严元帅换上新酒具!”
“谢国主!”几人称谢。
史天泽往自己席位上走的时候,虽然脸色有些苍白,但强忍着腹痛,努力挺直了腰杆。
“陈副总管武艺高超,史某输得心服口服,史某愿敬陈副总管一杯,还请陈副总管赏脸!”史天泽不忘恭贺对手。
陈同再一次打量了一下史天泽,他虽然获胜,但史天泽能屈能伸,却主动向自己敬酒,他意识到对方比自己高明了不止一筹。得到发泄的机会,虽余怒未消,但他不愿再一次令这殿中所有人不满,闷着头将酒喝下,算是默认了对方交好的意图。
陈同却没料到,这一个插曲,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既表明秦王可以既往不咎,可以将史氏诸人像臣子一般对待,但又表明秦王并非忘记了豪强们的过去,就如同陈同这次“教训”了史天泽,如果他们不表现出真心诚服的意愿来,秦王的部下们可就没那么客气了。
陈同不会忘记仇恨,难道秦军之中只有一个陈同?仇恨可以毁天灭地,史天泽等人心生惧意。
耶律楚材起身冲着众人说道:“私下争勇斗狠,并非真的勇士。今天下未靖,正是诸位将军们获取功名之时,何不将满身力气放在为吾王拼命奋战之上呢?赢得生前身后之英名!”
“耶律大人说的是啊!”太师兼谏议大夫梁文附和道。
“陈副总管当年以一人之力,招集乡勇,独抗蒙古精骑,救无数甘、凉百姓于危难之中,正是吾王之忠臣勇士也。吾王御下既严又仁,爱兵如子,假若陈父若是在燕京,何不将燕京拿下。纵是为一人举兵,大动干戈,也在所不辞!”宋平道。
田雄与郝和尚两人早在正月时,就从赵诚的口中知道未来的粗略计划,正要主动表现出自己的忠勇来,不料,却被史天泽抢了先:
“末将愿为先锋!方才臣已说过,臣仍愿立下军立状,以项上人头做保,拿下燕京城。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张柔与燕京最近,对辽东的威胁感受颇深,他奏道:“禀国主,燕京今已被蒲鲜万奴所占,又屡屡南下侵扰臣的治下,其人占据辽地数千里广阔之地,近年来趁燕赵兵乱之机,偏安一方,实力大涨,渐成尾大不掉之势。拿下燕京臣以为这虽不是什么太难的事,但大军出征,须有一个长远的方略来,取燕京不如取蒲鲜万奴的项上人头!万万不可让其在辽东站稳了脚跟,否则假以时日将成心腹大患。”
严实、张荣、王珍等人也纷纷表明赞成的立场。他们这才听赵诚提到将来好处的分配,个个情绪高涨,眼热不已,征辽之事倒有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
赵诚的目光注视着郭侃:“仲和的人马前锋已抵燕京,仲和以为那蒲鲜万奴的人马战力如何?”
郭侃起身奏道,“末将与其有过多番小战,其兵虽弓马娴熟,但斗志不足,一遇小挫便急退百里开外。据臣所知,其兵来源复杂,既有原金国官军,又有女真土著、蒙古部落,还有汉军、契丹军,互相之间亦有不和迹象。”
“举军征辽,孤酝酿已久,萧不离,如今大漠情势如何了?”赵诚又问萧不离。
“臣奉命进驻大漠,分化离间蒙古诸部,至今已有小成,尤其是与孛儿只斤氏有世仇的漠北诸部,皆听臣号令行事。我安北军又寻地屯田,军粮虽只一岁一收,但相信再过两年,就可自食其力。”萧不离想了想又道,“但诸部仍不肯屈服,屡有反叛,大战尚无,小战不断,臣不敢掉以轻心。国主若是想永久威服草原,恐要十数年之功才成。”
“嗯!”赵诚点点头,“此事暂且如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孤不会急于求成。如今蒙古人内斗不断,几个家族又各自称汗,正好为孤所利用。”
“安西军与朔方军要注意西边侧翼,河东与潼关、陕西军也不可调离,得留心金人动静。”何进道。
一直与金军交战的严实连忙高呼道:“何枢密此言甚是!”
李桢奉命带着大小武官,将一个巨大的沙盘搬了进来,山川河流无所不有,看上去绝非一年之功所能办到的。赵诚走下高座,挥了挥手冲着众将充满豪气地说道:
“诸位聚首过来,与孤沙盘上指点江山!”
第十二章 燕云(六)
史天泽刚回到真定府,还未来得及一洗满面风尘,就被自己的父亲史秉直叫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