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清之见皇帝与同僚们面现愤慨之色,连忙接着道:“昔日秦主亲至我朝,游遍临安名胜,贪慕我朝繁华,纵是青楼之所,他也不曾错过。陛下曾回赐其财物,秦主虽然面无喜色,但亦不曾有半句谦让之辞,此后又三番五次致信我朝,要我朝开榷场,彼以良马贸易我朝,千万言亦不过一个‘钱’字。尔后其谋反自立,更是直言要钱!”
“我朝缺马,枢密院往年求马而不可得,西南大理倒是有马输入,却不耐作战。上月,秦国还有人在关外以马与我朝贸易,可见秦主不过是求财罢了。”乔行简亦点头称是。
“国之帑币,民脂民膏,取之于民,当用之于民,岂能轻赐他人?”赵昀的火气又升了上来,“况乎三百万?先帝时,北伐失利亦不过如此,朕……朕……”
赵昀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嘉定年间输金国三百万两,大宋皇帝又以侄自称,奇耻大辱,那也是战败不得以而为之。赵昀可不想未战先输,白白给别人钱,那样做无异于授民以口实,以为自己太软弱,纵是他有心如此,也不得不考虑这样做的后果。
“三百万太过了,若是能减少,也罢了。不过,朝臣及百姓们怕是不答应。”乔行简的声音极小,只有他自己能听见。
“臣揣测,秦主欲南侵我朝,怕也有些举棋不定,金人在其中也担些干系。秦主曾说要生擒的蒙酋可汗解送我朝,其言下之意,我朝应有所回报。”苟梦玉奏道。
众人眼前一亮。
“外使转眼即至,事已至此,臣以为不如等金秦两国使节赴阙,当面试探其用意,再做计较?”郑清之见皇帝仍不高兴,低头小心地奏道。
众人只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再抬头看去,只看到帷幕之后皇帝龙袍的衣角一闪即没。
第七十七章 会盟(二)
正旦,聚义殿内高朋满座,秦王赵诚大宴群臣。
与以往不同,这次在所有京官当中,只有正四品以上的才有资格赴宴,原因是这次多了许多生面孔。
峨冠博带的畏兀儿大臣见到每一个身着秦国朝服的官员都是一副巴结的笑脸,恨不得将身上的有值钱的东西解下献给对方,并掏出自己的心让秦国人看看。耶律楚材的身边围着的人最多,他是奉命接待外地来的宾客的,因为其中来自河北诸地的客人最多,他们都是真定史天泽、顺天张柔、济南张荣、东平严实和大名王珍等等大大小小诸侯的代表,将整座大殿挤得满满当当。
耶律楚材一在大殿门口出现,无论认不认识他,众人都能从他那极高大的身材和他那标志性的长髯认出来。
“耶律大人,小侄有礼了!”史权眼最尖,在他人还未反应过来就上前施礼道。
“哦,原来是史侄啊,别来无恙乎?”耶律楚材捋着美须,面上露着别有深意的微笑。
“不敢劳大人记挂,托您的福,小侄一向身康体健。”史权道,“只是家叔在小侄出真定府时,特意嘱咐小侄一定要先到大人府上问安,只是来得有些匆忙,倒是在这里见到大人。”
“呵呵,史元帅客气了,在下不过是外国的臣子,与史元帅各为其主,不敢劳他大驾!”耶律楚材淡淡地说道。
“大人说的是哪里话?贵上乃天下之盟主,只不过缺的是名份罢了。今蒙古人已经不成气候了,我史氏再无惧意,岂能仍奉蒙古人为主?要知蒙古人残暴,我史氏独立难支,不得不以身事酋。”史权连忙辩解道,“贵上崛起于贺兰山下,文武双全,怀柔天下,以天下存亡为己任,乃当今天下英雄第一,我等河北士农工商无不景仰,以为明君有矣!”
耶律楚材微微一笑,史权这话他至多相信一成,遂道:“史侄真是巧舌如簧啊。今金主仍在,而你们史家本也是金主之臣子,尔等何不以数州之地献于金主,料必封王也!”
史权面色一黯,那完颜守绪当然也派过使者劝降,只是没有人搭理罢了。史权道:“大人何必讥讽小侄?金国已经日薄西山,皇帝昏庸,大臣奸佞,国内众叛亲离。今天下分裂已久,百姓盼有雄主出世,观今天下英雄诸侯,唯有贵上才可以一统河山。”
“耶律大人错怪我等了!”另一人插言道,“我等汉人只能奉汉人为帝,胡人岂能服众?”
此言一出,四周皆惊,有人暗骂此人真是糊涂,岂能不知耶律楚材的先祖是谁。耶律楚材却不在意,他见众人全都站在殿当中,交头接耳,全无了秩序,高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