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页(2 / 2)

“恭喜郭元帅,您有一个好儿子!”宋平凑近郭德海地耳边道。

郭德海正要谦虚两句,那边张士达又开始了下一个仪式:“国主又设封赏,钱五十贯绢二十匹,以比试箭法。凡我大秦国百姓,无论士农工商,皆可下场一试!”

也许是现场的气氛所感染,又或许是赏金吸引人,再或是扬名立万的好胜心使然,张士达话音未落,校场边的围栏外,扑通、扑通地跳出来数百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农夫、牧马人、工匠、商人、士子,还有官府里的小吏和酒肆里跑堂地伙计,竟也夹杂着一些年轻女子和少年人,其中包括耶律楚材之子耶律铸,个个都要参加比试。

以前,赵诚为了发现和培养可造之材,每年在秋季农忙结束后举办秋季比武大会,张士达、西壁辉与曹达这样的年轻人就是在这样的比赛中脱颖而出,并进而成为开国功臣的,就连叶三郎也是因为参加秋比获胜而为中兴府人所熟知。刚刚过去地秋天因为战争没有比赛,这让许多准备在秋比中大显身手之人很是失望,而且根据以往的经验看,赵诚对那些获胜者从来就不吝奖赏。

这成了许多人出人头地的捷径,包括读书人。贺兰书院学生出身的凌去非是许多读书人心目中的典范。

张士达未料道会有这么多人踊跃参加,只好向赵诚请示。

“这很简单啊,让精壮挽强弓,女子挽轻弓,少年换小弓!”赵诚笑道,“分别比试,各取前三名,胜者均得同等封赏,孤怎会爱惜钱财呢?”

“快、快,令禁军拦住,别再让百姓往里跳了!”那边王敬诚却惊呼的。

众文武放眼望去,不禁大笑,因为仍有无数百姓往校场里跳,要是全都跳下来,这比试要比到什么时候呢?

注1:关于中国历史上马毬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这里仅取其中一种,而且是由古代足球演变而来。

第二十章 冬至(五)

校场内外,喝彩声与喝倒彩声此起彼伏。

陈屠夫家的独子,张家布店的老三,城中有名的太白居跑堂伙计李二,常入城兜售皮货的贺兰山中猎户平尚氏,诸如此类。一个个百姓熟识的人在场中比赛,这让观者更有亲近感。

当别人直中靶心,在卖力叫好的同时,心中却说:“我要是也参加,保管比张老三要高明得多!”

当别人将箭射得脱靶差一大截,有人故意喝着倒彩。那表现不佳之人,除了满脸羞赧之色以外,却冲着人群满不在乎地说道:“马也有失蹄的时候,今天风大!”

百姓踊跃参与的兴致超乎想像,尤其是那些参赛的女子更是巾帼不让须眉,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张士达只得加快比试进度,成年男子、女子与少年人各在一角比赛,每一轮每人只射一箭,实行淘汰制。这种方式有可能遗漏高手,正如有人所自辩的那样马也有失蹄的时候,但是能坚持到最后一轮的人则是真正的高手了,箭法与运气皆佳。

耶律楚材之子耶律铸一路过了八轮,只是可惜在第九轮被淘汰了。张士达见他拍着脑袋,很是懊恼的样子,想过去安慰一下他,没想到耶律铸却又抬头对旁边少年吹嘘道:

“少爷我一向只射活的,箭下不管是飞禽还是走兽,在本少爷的箭下向无逃脱的道理。这个箭靶是个死物,大伙又都站成一排,场外又太吵闹,少爷我不太习惯,要不然哪能轮到你们猖狂?知道禁军南衙统领张侯爷吗?就刚才那个对我们呼来喝去的大汉,他也是本少爷的手下败将!知道我们城南之人在流传什么吗?平生不识耶律铸,便称英雄也枉然!这能射活的才叫真本事。沙场之上,敌军岂能站着不动让你们射?”

耶律铸口口声声地替自己吹嘘,众少年见他衣着考究,口音又与寻常人家不同,口气中又不把人家堂堂禁军统领放在眼里,还强词夺理,都被他说得一愣一愣的,不禁狐疑。

张士达气急。一把将仍口若悬河的耶律铸地后衣领给揪住,将他拎出了校场,扔到了人群之中,哪管他是不是左丞相之子。

阅武台上,赵诚与众臣远远地看到这一幕,将张士达召来问明详情,纷纷哈哈大笑。

“小儿顽劣,让国主与诸位臣僚见笑了!”耶律楚材尴尬地说道。

“依孤看。耶律铸聪慧,既通文理,又工骑射,若是再过几年,必是一年轻英材!”赵诚道。“少年人顽皮,本就是天性使然,若个个少年人也如你我这般想着天下兴亡,那岂不是太无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