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页(1 / 2)

何进笑着道:“回国主,这可是真武艺,绝没有弄虚作假。神策军所选地军士都是百中挑一,不仅弓马娴熟,膂力也是比寻常人大得多,一碗水端平,总不能教骁骑军比下去。”

“但不管怎么说,对付死物,还是不够精彩,也显不出我军将士的勇猛。”赵诚道,“一会骁骑军与神策军比试……”

正说话间,神策军又折返了过来,这一次他们一手攀着马鞍,将自己横身在马鞍下面,让自己能够得着短了一截地木桩,仍然是干脆利落,极为漂亮潇洒,观者无不为之赞叹。郭侃斜睨一眼率众立在一旁的叶三郎等骁骑军军士,脸上很是得意。双方都引得群臣众将及百姓欢呼,不分上下。

接下来是马毬比赛,比赛的双方自然是骁骑军与神策军了。

一个拳头般的物什被一根麻绳高高地吊在候台下,那叫马毬,是用质轻却坚韧的木材制成,中间镂空,外面涂上五彩。东西骁骑军与神策军各出一队,骁骑军服青,神策军服黄,两边各有门守。两队人各骑战马,各持数尺长的端如偃月的毬杖,昂首盯着头顶上高悬的马毬,叶三郎与郭侃两人都亲自上场比赛。

那马毬挂得太高,被风吹得在空中左右晃动。

禁军南衙统领张士达高声说道:“秦王有令,青黄两队双方各十二人,其中门守一人,各守其后阵毬门,以一柱香时辰为限,攻入对方毬门多者为胜。为激烈双方健儿争胜之心,秦王悬赏十两黄金作彩头,获胜者得之!”

“万胜、万胜!”双方健儿纷纷欢呼着,他们此时看向对手的眼神可以杀死人。

秦王赵诚站到了阅武台前,他的儿子赵松正乖巧地扛着他的硬弓,看样子赵诚要亲射那高悬在半空中的马毬,好为双方开球。

能射中吗?耶律楚材担心地问王敬诚道:“从之,国主这样阅武是不是有些过了?”

第十九章 冬至(四)

赵诚慢慢地从腰侧箭袋中取了一支箭,搭上了弓。

现场内外鸦雀无声,只听到北风呼呼地刮着。无论是文武大臣,还是校场内外的百姓们,都盯着阅武台上看,有人双手捧着脸,有人紧握着自己的拳头,也有人紧张地抓着同伴的胳膊,让同伴疼得呲牙裂嘴,看上去比当事人更加紧张。

人们可以相信秦王赵诚的箭法应该很不错,但却不相信他这次真能射中吊着马毬的绳索。这毬只有拳头一般大,虽有点份量,但因被绳索吊得太高,在北风的吹动下在半空中有规律地摆动着。

当事人并不紧张,赵诚甚至故意放慢了动作,他能听到身后大臣们的厚重的呼吸声。

“嗖!”赵诚引弓如满月,那黑色的箭矢,刺破了北风的阻挡,带着凌厉的啸声如流星追月一般飞了出去。

“……”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赵诚并没有如大多数人想像的那样去射那不比拇指粗多少,并且不停随毬摆动的绳索下端末捎,他瞄准的是绳索的顶部——因为是吊在候台伸出一角的缘故,那里却是固定住的。赵诚取了巧。

马毬应声而下,就在人们就要欢呼的一刹那,赵诚又飞快地射出了第二箭,如电光火石一般,这一次却是冲着马毬而去。正在下坠的马毬被击中了,强弓所射出箭矢的巨大的力量让马毬飞出去老远。这次却让中兴府满城老少看到了赵诚惊人的箭法。

“哇,好箭法!”所有人欢呼了起来,叫好声惊天动地。

“吾王威武!”将士们卖力地欢呼着。

赵诚得意地回到自己的座位。

“父王的箭法真好!”儿子赵松拍着小手,崇拜地欢呼道。

“松儿若是勤学苦练,箭法一定会超过为父!”赵诚将儿子揽在怀中。

而叶三郎与郭侃和各自的手下们,全都策马奔向了飞出老远地马毬。这马毬古即有之,以唐为盛。“毬”字左旁由“毛丸”而来,右旁根据用球“招来”击和用杖“索取”击,所以从“求”,换句话讲,这个“毬”字的构成方式,已经蕴含了唐代之前就有用杖击毛丸之游戏的历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