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进为左路元帅,铁穆为右路元帅,各率五千骑军护卫宋平部左右两翼。齐头并进!”赵诚又命道,“以郭德海为河东船桥兵马都总管,率归附人马负责押运粮草,修整道桥!萧不离领中军随本王后至。”
“是!”众人俱齐声受命道。
郭德海见众人群情振奋,不将刘黑马看在眼里,有些担心地说道:“国主,诸位将军。那刘黑马并非浪得虚名,身经百战,所参与大小阵仗不比我等少。末将建议,不求全歼,只求驱逐,令他北返为好。”
秦九满不在乎地说道:“郭将军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我们几路人马齐头并进,那刘黑马不过是两万人马,既使是人人与我等拼命,我等也不怕。”
“是啊,那刘黑马已经被陈不弃拖住,待潼关战事的消息传到他的耳边,他岂敢以一己之力,独对我前后夹击之势?”萧不离道。
“就是嘛!”众人都应和道。没有人将刘黑马放在眼里,自从全歼了蒙古可汗号称天下无敌地怯薛军,人人的信心都爆涨。
赵诚又有些飘飘然了,潼关他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得了,坐拥关西陇右十数州府,哪里还听得了郭德海这泼冷水之言。事实上,他也只是利用了局势,和蒙古人力量有限并分散的态势,以最小的力气,达成最大的战果,是出奇兵地结果使然。所以,他敢率军从燕京南下,纵横中原南北,在自己力量有限的情况下不敢停留太久,更不想让蒙古人将西域力量调过来,效仿自己,直捣中兴府。
“郭将军多虑了。古人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本王旗下男儿,要有小看天下英雄的豪气,大丈夫且当横行去,谁论裹尸人?”赵诚抚刀豪迈地说道,“本王将来若能成就大业,诸位将是凌烟阁上英雄,让后人膜拜!”
谁论裹尸人?赵诚一言之下,就有刘大川这样的人为他战死,只有身边地袍泽为刘大川裹尸。赵诚只负责大方地发放抚恤,自始至终,赵诚也不会知道刘大川长着什么模样。一切都似乎天经地义。
众人听着心中澎湃,就连耶律楚材心中也是得意,他将凌烟阁上排名第一的长孙无忌列为自己的模范。不过,他旋即想到赵诚最信任的王敬诚、何进等人,自己排不上第一位,就将房玄龄拿来自比。
郭德海见自己这话在这个场合实在是有些不合时宜,自己又是新降之人,而且是不得不降之人,跟宋平无法比,话说多了要招人忌恨。
他暗自摇头,只希望自己这话真的是多虑了。
第五十二章 河东烽火(三)
中条山下,解县。
刘黑马闻听贺兰军主力从山南登岸,大惊失色,但并不惊慌。
正如郭德海所言,刘黑马身经百战并非无能之辈,否则他就不可能身居要位,经略西京大同府及河东路的兵马都总管万户,在诸路汉军首领中实力第一。一个半月前的怀、孟一战让刘黑马警觉起来,至少在他的眼里,他决不会小觑了贺兰军。所以,他从晋北整军南下,至河中府时,潼关已经隔河在望了,却没有立刻渡河,而是站稳脚跟,派人过河试探最可靠的军情。
贺兰国王对潼关围而不打,刘黑马更是觉得可疑。当陈不弃率部在他的身后出现后,他为自己的小心谨慎感到庆幸。因此,他更加认为自己不应该着急渡河,反让贺兰军断了自己的后路。
“潼关已经失守了,据逃回的士卒说,宋平原来早就投靠了贺兰国王,以至李守贤与奥屯世英所部自投罗网,几乎全军覆没了。”麾下得力的下属田雄道,“大帅,我军眼下该如何?”
“贺兰军真是神出鬼没啊!”刘黑马却答非所问。
“大帅,依末将看,贺兰国王赵诚更是让人难以捉摸。”田雄道,“从宋平部的反叛来看,赵诚怕是蓄谋已久。蒙古军强大在于弓马娴熟,在于其飘忽不定的战法,蒙古军有的,贺兰军也有。贺兰军直捣蒙古草原,杀了蒙古可汗,却让蒙古元气大伤。其用兵之诡异,令人钦佩,总是在对手意想不到的软胁地方下手,而且是一击致命。今日之情形亦是如此,幸亏大帅也久经战阵。不急于求成,否则我等全军渡河,将失了后路,万劫不复。”
“在我们身后的那支骑军,眼下有什么动向?”刘黑马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
“那支骑军作风强悍,来去如风,当是贺兰军中最精悍的一部。他们虽屡夺了我军辎重,但我军将士拼死与其周旋。近几日来此军大概也无处下手,只好暂避我军锋芒,眼下约莫在闻喜附近躲藏。”田雄道,“该部人马不过千五百余人,虽不能予我军重创,但锲而不舍,如附骨之蛆,挥之不去。我军小部出动。其便来攻我小股,我军大部前去围剿,其又动辄如惊弓之鸟远遁百里开外,或隐于茂密山林之中,实在难以对付。让末将无可奈何。”
田雄小心地看了看上官的脸色,他其实想劝刘黑马回晋北。
“平阳府还有什么消息吗?”刘黑马面不改色,沉静地问道。
“贺兰军在平阳府作乱,百姓恐慌。正四处奔逃。看来赵诚是想吞下平阳府。”田雄道,“平阳府乃我军退路,大帅还是早做决断,战或不战?以免延误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