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页(1 / 2)

第二日午后,赵诚率大军抵达汴梁城外十里。虽然离城仍远,但汴梁城巍然屹立之城墙,仍让赵诚过目难忘。

“真想不到,我赵诚也有一朝一日能兵临汴梁城下啊!”赵诚意气风发地鞭指远方高大地城池,笑着对诸将道。

“全赖国主英明指挥,我等才有如此荣幸。”诸将齐声道。

赵诚回头看了看众位将军们。心知属下们这话虽然有些吹捧,但听起来却是极舒服。他脸上却严肃地说道:“诸位辛苦了,本王能亲临此处,不过是借天时、地利与人和罢了。若无诸位的拼力死战,以我贺兰之实力。岂敢夸兵?”

耶律楚材道:“依臣拙见,国主兵出黑水,出兵之诡奇,掌天时之巨利。一战定乾坤,后人将为吾王膜拜。”

“哈哈,耶律大人过奖了。”赵诚大笑,“中原虽好,汴梁亦富,可却非我等久居之地。我贺兰军纵横北方数千里,灭敌无数,却拿一群老弱残兵据守的城池却无办法。这说来令人难堪啊。”

“国主,依当今天下之势,国主纵是占了中原,怕也无力据守,金主虽弱,却仍有可战之军,武仙军蠢蠢欲动,归德府、邓州、蔡州等地仍为金军占领。况且。若是金国仍存。则可为国主牵制大河以北各路汉军,如此国主就可集中精力巩固贺兰属地。强军立国,以待来日与蒙古地决战。”耶律楚材道,“俗语云,双拳难敌四手。国主眼下只应有一个敌人,为长远计,若是能对外连横结盟那就再好不过了。”

“耶律大人所言极是,我军虽获连胜,但不过是占了蒙古人极大的便宜罢了,从此以后,我贺兰将是蒙古人的眼中钉肉中刺。”赵诚实话实说,“故诸位将军不要自满,大业未成,诸位还需努力。”

“遵令!”铁穆等人俱答道。

远远的,一支骑军奔来,那时何进所部的人马。赵诚连忙带众将前去迎接。

何进等人还未驰到近前,就从马上跳下,疾步跑来,跪拜在地:“末将何进率众将校参见吾王!”

何进满脸尘色,面目被中原地烈日晒得黝黑,唯有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赵诚亲手将何进搀起,赞道:

“你部潜伏中原,战果赫然,虽是孤军,但能以五千硬抗两万蒙古军,当得是‘铁军’二字。”

“国主有所令,末将不敢大意,赖将士用命,幸不辱王命。”何进道。

“好,功曹计功。待回河西,再与诸将士厚赏。”赵诚嘉许道,又问,“听说郭德海将军已投靠于我,不知他在哪里?”

赵诚打量着何进身后众将校,见到郭氏父子立在人群之中,径直走到他们当中,一把拉住郭德海道:

“郭将军愿意弃暗投明,这是我军在中原地最大的收获。”

那郭德海早就远远地打量着在众将环卫当中地赵诚了,在他印象中那一身白衣长衫的赵诚与眼下这个戎马形象的赵诚是格格不入的。他只是从赵诚坚毅的表情中,和他手下忠诚的将士当中,看到了一种向上的力量和王者的力量。

“败军之将郭德海参见贺兰国王!”郭德海俯身拜见道。

“败军?”赵诚装糊涂,“我贺兰军什么时候败过?”

“没有!”何进附和道,“我军虽算不上身经百战,但还未败过。因为还没有战败地机会。”

“对嘛!”赵诚笑着道,“既然还未败过,郭将军这话从何说起呢?”

“这……”郭德海有些不明白。

“你既已成为贺兰军中的一员,那就是贺兰军的将军。既然如此,那你在本王军中就不曾败过。”赵诚道,“你们郭氏能投靠本王,本王十分高兴,等回到河西,本王会让你做个真正的将军,忠臣不分先后,凡是我身边诸人有的,你郭德海也会有地。谁若因为你以前是蒙古人的将军而小看你,那就是小看我赵诚!”

“我等不敢!”何进连忙接口道。他见赵诚想在郭德海面前表现出宽宏大量的姿态,就顺着赵诚的意思,帮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