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诚看了看手中那厚厚的一叠公文,这是西平府知府高智耀发来地公文,难为他洋洋洒洒数万言,详述民间地痛苦,大有将民间之苦看作是赵诚个人的过失。赵诚甚至能感觉到高智耀在写这份公文时地愤怒。
“啪!”赵诚将高智耀地公文摔到了桌上,让这座堆成小山一般的公文堆,应声倒下。
“这是旧仇未消,新恨又起啊。”赵诚苦笑道,“可怜百姓刚恢复点元气。”
“国主说对了,虽然蒙古人的命令我们无法借故拖延。不过在国主出使期间,在下自作主张略施小计,派‘四方馆’的密探,在民间传播着小道消息,就说这些不仁之行均是蒙古人的主张,贺兰国王虽经抗辩但也不得以而为之。冤有头,债有主,百姓大多知道国主向来无论蕃汉,对百姓都爱护有加,所以百姓大多将苛政算到了蒙古人的头上。”王敬诚道。
赵诚很满意:“王兄,我能得你为助力,实在是天之大幸啊。”
“国主若是真有向上之心,以后可不能这么称呼我。”王敬诚却恭敬地道,“在下认你为主,虽蒙国主重用,却不敢忘了自家身份。须知上下有别,才上下一心,为人臣者,若无恭敬之心,何谈视死如归?”
“莫非王兄真要置我于孤家寡人之状?”赵诚道,“如今我与你有什么不同?你若是真心尊敬我,便不要让我有生分之感。说不定,将来某一天你我要同赴黄泉呢,难道你忍心让我无人作伴?自古能共苦同患难者众,但有始有终者太少。更何况,你我如今大业还未成,就谈什么上下尊卑?要真那样,你现在还不如找人做一身皇袍披在我身上,一套肯定不行,至少得两套换着穿。不管是国相还是国公、万户侯任你挑,不过从此之后,你一见我面就要行九拜大礼,如何?”
王敬诚被赵诚这话弄得哭笑不得。
两人都觉得这个话题有些无趣。半晌,赵诚又问道:“丰州那边有消息吗?”
“还没有。窝阔台将众将召集起来,商议灭金方略,那潼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窝阔台亲率大军也攻不下来。这一次,估计是重拾成吉思汗的遗策,借道关中罢了。不过方略若是定了,恐怕得等到夏天过了,秋天的时候才会大举进攻。”王敬诚道。
“嗯,我也是这么想地。”赵诚点了点头,“秋天是个打猎的好季节,不是猎取野兽,就是收割人头。”
“天公作美,对于我们来说,今天秋天将会是个难得大丰收的季节,尽管少数地方误了春播。”王敬诚道,“国主准备如何做?”
“这要看窝阔台的灭金方略是什么?”赵诚道,“就怕我要去打猎的时候,缺少箭矢啊。”
“这个国主倒不用担心,库房已经快盛不下了。”王敬诚恭敬地回答道,“儿郎们说,箭簇多了,容易锈蚀,粮食多了,容易招来鼠辈,不如提前用去好腾出库房储藏新地。他们已经做好了围猎的准备,就等着国主的一声号令。”
“他们倒是急不可耐了。”赵诚十分满意,“不过,秋天猎物虽然肥美,但春天的猎物才是最虚弱地时候。”
第三章 猎(三)
窝阔台在丰州官山召开的大会终于结束了。
手握重兵并且战功赫赫的拖雷向窝阔台转述了二月下凤翔府时,金国降人李昌国所献之计:“金主迁汴,所恃者黄河、潼关之险尔。若出宝鸡,入汉中,不一月可达唐、邓。金人闻之,宁不谓我师从天而下乎?”被窝阔台采纳。
会上,蒙古正式确定了假道宋境灭金的具体布置:窝阔台自将中军,由白坡南渡黄河,从正面进攻;斡陈那颜(窝阔台母舅)率左路军由济南西下;而拖雷所将之右路军,自凤翔过宝鸡,渡渭河,假道宋国川蜀境内沿汉水而下,进入河南。三路大军约定于明年(1232)春会师汴梁,消灭金国。于是,蒙古人开始了新一轮的围猎,只不过围猎的不是野兽,而是金国人,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
拖雷的作战任务最重,然而他志在必得,以为此任务非其莫属。当他在秋七月途经横山时,赵诚奉命去见他。
“不儿罕,此次我大军南下东进,你要给我准备好牛羊、酒食与军械,跟在我军身后。我汗兄的命令,你收到了吧?”拖雷道。
“臣已经收到了可汗的命令,正在加紧征集。”赵诚老老实实地回答道。他的话确实是真的,只不过不是用来送人的。
“春天时战事紧张,我在你们贺兰就地征集了不少粮食,听说你的手下人向我汗兄报告说我的坏话?”拖雷质问道。
“那是下人们迂腐,不识那颜的威风所致。”赵诚道。
“那就好。”拖雷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