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领后悔了,他一面检讨自己计划不太周全,又有些仓促,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鲁莽之举后悔不已。因为他发现自己对贺兰国王实在不太了解,他本以为赵诚身边总共才二十名护卫,自己完全有把握手刃了他,哪里想到不仅贺兰国王手下个个悍勇难当,就连贺兰国王自己也是甘当士卒,有此国王,他的手下还不会为他誓死卖命吗?
赵诚对练习武艺一向极为重视,除了箭法,他的枪法最好,花地时间最多,他跟何进学过一套经过改良的枪法,也曾学过拳法与刀法。然而何进对赵诚武艺的评价是,看似有套路,临阵却是抛开所有的套路,狠厉当头,刁钻为辅,招招致命,让人难以招架。他地长刀是朱贵亲自打造的,总共有七把,这次带来了两把,送给余玠的是一把单手刀。这是一把双手长刀,不仅锋利坚韧异常,而且适合双手持柄劈砍,将刀者自身的臂力发挥到极致。
那首领感觉自己如怒海一扁舟,接受狂风暴雨的洗礼。只见赵诚劈、砍、削、挑,无所不用,专往对方的要害之处招呼,首领只得勉强招架,全无还手之力。赵诚身边的卫士们全都加入了战团,还不忘留出两人掠阵。一声声惨叫不断响起。数息之间,刺客首领骇然发现现场只剩下自己一人,他恨自己的同伴惨死当场,他也恨自己壮志未酬。
赵诚停下自己地功势,面有欣赏的意思:
“阁下地功夫还不错,能在本王手下撑这么长时间,还是很少的。只是你的刀太差,我要是全力施为。恐怕你的刀早就断成两截。”
首领瞟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刀,见刀锋上面果然是大大小小的缺口无数,再砍下去怕真是要断了。这让他更是泄气,行事不密也罢,技不如人也罢,刀也不如人,一败涂地。
“那又如何?”首领犹自冷笑道,“大丈夫死则死矣。只是天不顺人意,不能手刃胡虏耳。今天一战,在下一发胸口恶气,纵死也无憾也。”
“大胆!”徐不放喝道,“你还不束手就擒。不怕我家国主天怒之威吗?”
“胡虏安敢称天?”首领豪气干云,“靖康耻,犹未雪。在下只恨功亏一篑!”
“阁下这么死了却是一文不值。”赵诚劝道,“阁下虽欲不利于小王。但要知本王乃一使者,两国交战还不斩来使,阁下所行刺杀之事,让本王难以接受。纵是本王不追究此事,阁下学荆轲之侠义,也是本王所钦佩地。难道阁下不知本使身负蒙宋两国约好之责,共灭女真。要知所谓靖康之耻,那也是女真人地罪过。本王何其冤也,冤有头债有主。更何况,本王又不是掌管军机重事地权臣。”
“哼!”首领道,“胡虏就是胡虏,去年是你家,明年是他家,后年又是另一家,不过是姓氏不同。狼子野心却是千年不变。”
赵诚为之一窒。心中对这首领地身份猜出了一些,对这位刺客心生钦佩之心。这位刺客故意表明自己的宋人身份。甚至不想被赵诚误以为自己是女真人的杀手,显而易见就是让蒙宋两国达不成和约。
“阁下千言万语,又行此凶事,不就是要让本王无功而返嘛。”赵诚道,“纵是本王有心要放你回去,恐怕贵国的朝臣们也不会放过你。私自盗用神臂弓怕是死罪吧?”
“哈哈,不劳你费心。在下虽临时起意,既然没杀得了你,算你走运,在下本就没打算活着回去。”首领哈哈大笑,他一把扯去自己脸上的黑巾,脸上却浮现出慷慨就义的坚毅神情来。
“怎么?你想自杀?”赵诚道,“纵是想自杀,可否告之小王阁下的尊姓大名?”
“在下何名何姓对你并不重要。重要地是,在下要让你知道,我堂堂大宋子民,纵是身死万段,战至最后一人,也绝不会向你们胡虏卑躬屈膝。”首领拒绝道。
“那这样吧,本王会禀报大宋朝廷,不再追究此事,本王就当作从来没发生过,如何?”赵诚又劝道,“如阁下这样的勇义之士,小王平生也极为尊敬。虽然今夜你欲置我于死地,但你我之间只是立场不同罢了,并无私仇。”
首领面色稍愣了一下:“今日在下方知,贺兰国王的胸怀真是与众不同,若是你们蒙鞑都是像你这样的人,我大宋将危矣!国王好意,在下却不敢消受。”
“阁下原路退回,不是很好吗?”赵诚心生惋惜之意,“留有用之身,他日再图大事。”
首领这下更是有些疑惑,却仍然拒绝道:“我从禁军中偷了神臂弓,要查出我等的身份易如反掌。所以,我唯有一死才可让更少人受到牵连,让那些忠胆为国之士留下可用之躯为我报仇。”
“那你我不如痛饮一番,再做计较?”赵诚建议道。
这时,禁军终于赶来了,大呼小叫地将万花楼围得水泄不通,整座临安城内已经是全面戒严,这恐怕是很久以来未有地事情。临安向不宵禁,从今日起恐怕是有所变化。
刺客首领整了整衣襟,口中却在高声吟唱着: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