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完没了的宴会,没完没了的奉承,一些墙头草的人物见事实已成,纷纷拍着窝阔台地马屁。赵诚有些厌倦了,他偷偷地溜回自己的毡帐。他的妻子梁诗若正陪着一位贵妇人说话,儿子赵松正在地毯上自己玩耍,见自己父亲回来,连忙开心地扑到赵诚的怀里。这位贵妇人不是别人,正是拖雷的正妻唆鲁禾帖尼。
“原来是王妃大驾光临啊,十年未见,王妃还是光彩照人呐!”赵诚进来边恭维边行礼道,“听诗若说,她在蒙古颇受王妃的关照,我还未当面致谢呢!”
唆鲁禾帖尼脸上挂着吟吟的笑意,似乎对赵诚支持窝阔台并不放在心上,自己丈夫拖雷没能当上可汗好像没有给她带来任何影响。
“不儿罕这嘴真会说话。不过要说谢我呢,不儿罕倒是太见外了,你的妻子带着年幼地儿子在蒙古大漠,很不容易,我这个做长辈的怎么能不关心一二呢。倒是你这个做丈夫的,怎么能狠心不顾呢?”王妃脸上仍然挂着笑意。
这种笑意赵诚是十分熟悉的,因为这也是自己的专利加招牌,在灿烂的让人如沐春风的笑意背后总是暗藏深意。赵诚对这个出身克烈部的女人一直很警惕,因为她总在贵妇人当中表现出大公无私与公正严明地形象,对成吉思汗地札撒也遵守得完美无缺,很少有让人诟病的把柄。这次各地的贵族与宗亲齐聚大斡耳朵,她常协助拖雷出面接待,每一个都能得到她精心准备的礼物,不会因为对方的地位高低而另眼相看。除此之外,是因为赵诚对她早有判断,历史的判断。
她这话其实是在暗示赵诚,他的妻儿被“请”到大斡耳朵,是因为窝阔台的缘故。
“王妃教训的是,我这次来除了来参加忽邻勒台大会,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将我妻儿带回去团聚。”赵诚道。
“这恐怕很难吧?”唆鲁禾帖尼的话很是玩味,“听说,窝阔台对你家松儿可是挺喜欢的,说是要留在自己妻子身边照顾呢。”
“不会吧?”赵诚脸色变了一变,“我会向窝阔台汗提出我的要求。”
在一边安静地听着的梁诗若脸色变得煞白。
“那你自便吧。”唆鲁禾帖尼轻笑道,站起身,“今日天色已晚,我就不打扰你们夫妻团聚了。”
她咯咯笑着离开了,留下赵诚呆了呆。
“夫君,王妃说的是真的吧?”梁诗若拉着赵诚的胳膊担忧地问道。
“放心,我瞅个机会与窝阔台说说,然后再从长计议。”赵诚拍了拍她的有些冰凉的手臂,却不太那么有信心。
第四十四章 三年之约(四)
新的蒙古可汗确立了。
耶律楚材是在所有支持窝阔台的臣子当中,是最真心实意的。他感到自己发挥才干的时刻到了,趁着窝阔台高兴,急不可耐地向窝阔台奏了一疏《便宜一十八事》,这封奏疏内容很广,包括了官吏设置、赋役征收、财政管理、刑法执行等许多方面,并且特别指出当时官场上盛行的送礼之风为害不小,希望下令禁止。
“吾图撒合里,如果是自愿馈赠的,可以不追究吧?”窝阔台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送礼也是一个道理,积少成多,不仅会带来一股不好的风气,而且官员之间一定会互相攀比,争相巴结上官,而上官得到贵重的财物,恐怕会给送礼者好处,徇私舞弊,这对国家不利。所以官员之间送礼,是蛀政害民的开头啊,哪能听任不管呢?”耶律楚材反对道。
窝阔台听了没有反对。
但是耶律楚材的一系列主张却是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近臣拜答儿却说:
“汉人无补于国,我蒙古占据河北多年,如今府库中并没有多少钱银,如此可见,汉人无用。不如杀掉汉人,将田地变为牧地,让河北都成为我们蒙古人放牧的牧场。”
这是个骇人听闻的计划,耶律楚材强压住心头的怒火,躬身奏道:“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岁可得银一万锭(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足以供给,何谓无补哉?”
他抓住窝阔台想增加财政收入以更好地推进军队扩张的心理,窝阔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一万锭?耶律楚材。你说得倒是轻巧,难道会从天上掉下来?”有人表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