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页(2 / 2)

“铁匠、木匠都是匠,老朱啊,你说说看,这里的农具还有农户与你们西夏相比,有什么不同!”赵诚问道。

“这里的农具大都跟小人家乡相似,犁、锄、耙皆有,不过,小人觉得这里的犁有是有,但是却不精巧,犁壁既小又平,若是土地疏松则可以用来使唤,若是土地太硬,则只能犁出一道浅沟而已,农人必须费大力气向下倾斜犁片,才可深翻地。原因无它,只是犁片与犁梁之间的间距,不太巧妙,若是可以前后更换间距,就可以办到!还可以用重犁,因为对于马或牛的气力来说,这加重的份量,可以忽略不计!”

“农人种田,又大多是撒播,这不仅浪费种子,又难以除去杂草,若是每垄庄稼均有成条状播种,使用耧车,则必定会有利庄稼的长势,除草时又不容易弄坏庄稼,这里本就缺水,若是杂草和庄稼混在一起,不仅争肥力,而且争水……”

“秋收之后,农人却不能闲着,西域都是旱地,还得区(ou)肥,人畜粪尿,皆是好肥力。西域农户似乎守着一块地年年只种同一种谷物,这掏空了地力,得数年换一次新茬,并添加生土,施以肥料,轮耕田地……”

“西域农家完全靠天吃饭,不懂深耕细作,我夏国农户春耕随即耙耱,秋耕后待地皮发干,使地皮变松,保墒容易。而冬天那些地势高的地方,可以灌水浇地,因为到了天寒地冻的时节,则连水带土一起结冰上冻,待明春冰雪消融的时候,则土块会变得疏松了起来……”

长见识了,赵诚不得不表示叹服:

“老朱啊,你当铁匠实在是屈才了,要我说,你们夏国农田司的主官,应该拜你为师才行!”

“公子说笑了。”朱贵被赵诚这么一夸,有些不好意思,“我可不会种田,在我家乡时,我可不敢这么指点乡亲种田,那要遭人笑话的。”

“哪里、哪里,至少你比我明白。”赵诚笑着道,“隔行如隔山,这话真没说错,我就不懂,若是将你们夏国或者中原的技巧在我的治下推广,也是大有可为的。”

“小人的话,若是对公子有用,那就太好了。”朱贵欣喜地说道。

“老朱有没有兴趣经商?”赵诚忽然问道。

“经商?小人只是一铁匠,那营生可不是我能做的。”朱贵对赵诚这跳跃性思维很不适应。

“这无妨,你不懂我懂啊。你是铁匠,你可以将你以前打造的各种样式的铁制农具打造出来,还有木制农具,依我看,这一定是个好买卖!”赵诚计划着,补充道,“我让你独家经营桃花石的铁器行和木器行,有谁敢动你?”

“……”朱贵被赵诚这层出不穷的搂钱的点子给惊呆了。

第二十一章 巡察(二)

赵诚这一路上不断地接见官员,探询宗教人士,抚慰下层人士,好不繁忙。

他有些担心自己颁布的种种政策得不到贯彻落实,因为那些下层官吏他基本上沿用摩诃末时代的班子,这换了主人,官吏们的心中必然会有些影响。所以,他准备用整个夏天与秋天巡视一番。为了这些人安心于职责,赵诚许下了一堆诺言,他只能这么干,钱他一个子也没有,饶是如此,那些在蒙古人刀下侥幸活命的官吏们感激涕零,都说遇到了一位大好人!

看着那些胆战心惊的下层官吏,赵诚的心中有了些变化,他内心之中有些飘飘然,他很有自知之明,这是权力的使然,蒙古人给予他的权力。视察撒马儿干所有的农业地区,他就带着人去了牧区,竟越行越远,到达了沙漠地区。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照射在远方无尽的沙丘之上,无边的黄沙被染成了一层红色,落在行人的眼中,一片赤海。

有一个身影踉踉跄跄地爬上了一座沙丘,在看到远方的绿洲之后,他欣喜若狂,终于不支倒在沙丘上,顺着斜坡滚下沙谷,再也爬不起身来,在背后的沙丘斜坡上留下一道长长的印痕。稍过一会儿,一队人马骑着骆驼或者马匹远远地奔驰而来,他们只是路过此地,很显然那倒地之人躺在沙丘之上实在太显眼,被他们发现了。

这群人大约五十人,清一色的沙漠装束与行色:头戴着缠头,面蒙沙巾,腰中佩着弯刀与弓箭,行路时,不时地登上高处眺望。他们是沙漠中的强盗,人人都是杀人不眨眼的悍匪。

“这个人还有一口气在!”有人向首领汇报。

“搜一下他的身上,看看有没有值钱的东西!”首领面无表情地命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