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诚很会说话,既言浅意深,许下诸多铁木真感兴趣的好处,又很巧妙地拍着铁木真的马屁。
“父汗,我军已经攻下了许多城池,河中府的大局已定。”察合台道,“剩下的就是追踪摩诃末和征服呼罗珊了。若是不儿罕能够将河中府治理好,那就是让我军有了更多的地盘,将来我大军与其它国家征战,将会有更多的获胜机会。”
察合台破天荒地帮赵诚说话,他是有私心的,因为河中地区是他的封地,若是赵诚能够治理好,他将得到大部分好处,若是治理不好,那他就有说话的由头了。
铁木真听了赵诚和察合台的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低头沉思了一番道:
“如此就让不儿罕做整个河中府的大达鲁花赤,总督所有地方的民政。”
想了想,铁木真又道:“但不可插手军政!”
于是,赵诚成了蒙古帝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汉人达鲁花赤,同时又将是最年轻的一位达鲁花赤,一个蒙古人后来将不愿意提起的达鲁花赤。
第十七章 桃花石(四)
赵诚成了一位大官,最高兴的还是王敬诚等人,他们的企图赵诚明白,只是赵诚跟他们想的却是不太一样,因为赵诚才是一位真正有心计的人。
喀喇契丹(西辽)曾控制着河中地区,耶律氏在河中地区曾设置河中府,府治就在这撒马儿干城,管理着河中诸州诸城。
赵诚没有当这种掌握地方实权的管民官的经验,不过王敬诚有。王敬诚在燕京虽然只是一位小吏,但是中原官府那一套,他是门清。西域政治制度虽跟中原相差万里,但是基本的一些行政原则是一致。
“公子,眼下首先要做的是选官。虽然蒙古军每占领一城,都在当地设一位达鲁花赤,但是大战刚过,战火未熄,人心未定,最需要的是每一地要有一套治理百姓的官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为参赞政务,二为农桑,三为群牧,四为百工,五为商贾,六为赋税,七为刑律、监察。如此官府便初步建立,待以后局面大定,另寻机修缮!”王敬诚道。
“各城的达鲁花赤均是蒙古人所立,公子不必驳回,况且我听说毡的城的新长官阿里火者,十多年前就投靠成吉思汗,公子续用又何妨?若是将来有令不行,公子再寻机惩治,此为阳谋。但是这赋税与刑律、监察,公子定要抓在自己的手里!”王敬诚又道。
“从之兄所言极是,你是长者,还请从之兄多多指教,你们三人就是我的幕僚。”赵诚面带微笑地赞许道。
“这是自然!”王敬诚点头答应道。
“公子,当前还有一件事也是很重要的,公子不可小觑了!”刘翼道。
“还请刘兄赐教!”赵诚道。
“我观西域人均信仰真主,每日五礼拜,七日一大拜,且是全民皆皈依真主,虔诚之心让人钦佩。而蒙古人在他们眼里却是异教徒,若是他们不得自由传教,恐怕民心有所不稳,或有人假借教义的名义登高一呼,则战火又起。”刘翼道。
“明远弟所言甚是,不过我却有另一想法,若是公子能成为他们清真寺的保护者,那么……”王敬诚道。
王敬诚微笑不语,止住了话头,他的意思赵诚一听就明白。
“公子赶上了一个好时机,河中府是皇子察合台的封地,其他蒙古达官贵人无法插手并瓜分土地和人口,除了工匠。而且蒙古军来时粮食种子刚种下,虽然被蒙古军马损坏了不少,但是今年秋天还可以有些收成。至于城内的商户,大率成了赤贫者,假以时日也是可以恢复元气的,因为他们别无所长,只会行商,我估计商税将是最重要的税种。而摩诃末的官吏,却是失了俸禄,公子可以启用其中一些小吏小官之人。”王敬诚道,“然而,公子必须着手稳定局面和人心,若不如此,不要说商户,就是城外的农人与牧人也会提心吊胆,逃亡它地!”
“何兄!”赵诚转向站在一边的何进道,“你去招募一些人来,让他们来做我的护卫,咱好歹也是一位大官,得要有排场。咱们总督府的首席提刑官就是你何进何学文了,不过,你是以招募官府巡捕的名义招募的!”
……
赵诚带着何进与朱贵走在撒马儿干的街道上。战火已经熄灭,但是创伤巨大,恐怕需要数年才能谈得上弥合伤口。撒马儿干这个曾经的贵妇人,已经苍老衰败如残花败柳,到处都是残亘断壁,存活下来的撒马儿干人正在忙着从废墟之中,寻找一切可以再度利用的家什。蒙古军纵火时留下的着火点,仍在顽强地燃烧,可燃物间或发出一两声爆裂声,火星四溅,让从旁经过的赵诚吓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