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贪得无厌的林汉,对土地的需求程度是无止境的。在拿到“女儿”被迫吐出来的大片地盘后,兰芳暂时停止了向日控地区扩张,而是开始了消化的工作。
1948年后到1955年的这段时间里,兰芳共和国成为新中国最大的“人口流出国”。林汉和兰芳共和国的领导,每次去中国,就是不断地要人,要人,再要人。其结果就是导致这个1941年末建国时勉强达到两百万人的“小国”,在十四年后人口就猛地膨胀到了五百万之多。而当新中国在1953年后面临越来越严重就业危机的时候,兰芳这边更是很大气地直接向新中国表示愿意“接受”一百的青壮——前提是这一百万学生得一半是男,一半是女。
人多地少的新中国,除了边疆地区和北大荒外,大多数地方皆面临着人多地少的情况,哪怕是农村也不例外——历史上的上乡下乡,其实也是迫不得已。但兰芳不同,这里有大片的原始森林,而早在十年前,通过历史先知,已经预见到会有这一天的林汉,更是用了十几年时间这里进行布局,进行了大量准备接受大批移民涌入的基础工作。
在德国进口的机械,中国提供的农药、青蒿素(热带开发,这两样东西是关键)的帮助下,无数来自新中国的青壮,十几年如一日,步步为营,做着重复式的“砍树”、“修路”、“建房子”、造田式的重复劳动。在这过程中,有数万人因为各种原因牺牲在热带雨林之中。
在扩张行动中,华人也和内陆的土人发生过冲突。这时林汉这个非人类的存在,就开始发挥作用。靠着前期林汉出马“跳大神”,兰芳人很轻易地就收复了当地原始土著防范的心,而中后期时来自华人医疗队的进入,打着“神术”的旗号给土著治病,同化这里的土著的难度就直线下降。有了土著的配合,兰芳在开发内陆的难度就下降了很多。
这一点上,阿尔托利娅和大和抚子,由于分心太多,他们根本不可能因为这点“小事”而长年赖在加里曼丹岛。
十几年的艰苦建设下来,兰芳共和国在这里扎下了根,其在东南亚的势力、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林汉一口气向新中索要一百万青壮,实在是他本人这时又“饿”了,准备以人口为武器,再在这里进行一轮的圈地扩张运动。
套用林汉的话来说,这叫作:在东南亚输出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东南亚独立运动的兴起(2)
1952年,杜鲁门总统因为振兴美国经济不利,在民间的一片漫骂声中,屈辱地下台了。
接替他的,是陆军参谋长出身的艾森豪威尔将军,他是共和党人。
之所以选择他担任美国总统,表面上看是美国民众一人一票选择的结果,实际上却是财团幕后操纵的结果。
新一轮的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正坐在火山口上,国内工厂大面积的倒闭,无数的民众又象大萧条时一般,面临着失业和饥饿的折磨。危机故然又是华尔街财团们收割的盛宴,但这些华尔街大佬们,心里还明白一个道理:那就他们需要一个足够强大且听话的铁腕人物,来压制国内正在迅速滋生的社会主义思想浪潮,以防止发生在德国和沙俄的“悲剧”在美国上演。
于是陆军出身的艾森豪威尔,就进入了财团们的眼帘。
“不要问国家做了些什么,而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些什么。”
经济危机中的美利坚,这句老话又一次地被提了出来。
美国政府一边高举着爱国主义的大旗,一边却加强了对民间左派力量的打击压制力度,同时继续扩张cia和fbi的权力,加强警察机构的力量。来自官方力量愈来愈大的压力,正逐步地将美国变成一个越来越象法西斯的国家。
为了保证军队不叛乱发动“革命”,1948年战争结束后,到艾森豪威尔提任总统,不到的五年的时间里,军队的平均薪水上升了了25倍,参军成了非常抢手的“热门职业”,而政府用在fbi和cia还有警察等国家机关暴力机构上的预算也是呈直线上升中。
太平洋战争中,美国生产了一堆的陆军装备,但因为一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陆地战争,这些装备战后都面临着回炉炼钢或摆在沙漠的“坟场”(指堆放武器的坦克坟场和飞机坟场)慢慢生锈的下场。
在官方许可下。大批陆军用的武器,被转交给了国内的执法部门。几年的时间下来,无论是税务局、警察局还是联邦特工,全体鸟枪换炮。甚至到了“开着轮式装甲车上街执法”都是很常见的地步。
而艾森豪威尔上台后,美国的对外国策,也一改杜鲁门时期收缩的政策,开始变得有进攻性——主要原因,正是艾森豪威尔看出。从前那个针对美利坚合众国的“邪恶同盟”,在战后几年里,已经完全解体了。
这个同盟中,以“正统社会主义”中苏两国,是暗中肢解大英帝国殖民地的主力军。德国虽然和英国正在修好中,但眼睛却死盯着被英国人“保护”的伊拉克油井。而英国唯一的“盟友”日本,在变色后,其想和中国继续改善关系的设想也是遇到了大量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