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页(1 / 2)

有二战最好的液冷战斗机美名的51野马战斗机,由于其开发的公司被烧,董事长被杀,核心开发人员被德国人“挖角”,以及欧战的提前结束,到1942年六月时连影子都没有出现。

但是深知野马战斗机大名的汉娜和林汉,怎么可能放弃这款优秀的战斗机。

1940年欧战还在进行中时,两人就命令亨克尔公司的亨克尔博士兄弟,以野马战斗机的开发思路为参考,开始设计德国版的野马战斗机,该款战斗机被命名为he151。

野马战斗机所以会被评为二战最强,主要原因之一,他是二战最早使用层流翼设计和数学空力动力学“算出来”的战斗机。层流翼设计的飞机,其性能要待发动机(指液冷)马力提升到1500马力以上后才能完全发挥出自己独有的优势。

1940年的欧战时,英德两国的飞机发动机都还在1400马力以下挣扎,直到战争末期,两国才分别开发出了1500马力以上的航空液冷发动机,这时候层流翼设计的飞机诞生才有了意义。

德国方面在1941年后,以野马d型的设计思路为参考,成功地开发出了德版的野马战斗机,这款飞机在不加挂副油箱时,最大航程超过了一千三百公里。

1941年后,随着德国成功地向左转,同时和苏联关系进一步改善,国际战略形势,短期内已不太可能面临战争。这款战斗机虽然开发出了,却已英雄无用武之地。

此时德国对外的战略方向,已转向了“坑死”美国人。在这个思路下,日德之间的军事交往速度加快。

1941年二月时,一支日本军事代表团访问德国,德国军方在汉娜的命令下将让日本观看了新装备空军的he151战斗机的表演,并让日本飞行员上机试飞。

飞完之后,日方试飞员赞不绝口,事后李华梅趁机从中鼓动,一方存心想买,一方拼命想卖,日本人很快就以便宜得不敢相信的低价,得到了he151的全套设计和制造图纸,而相关的生产夹具,更在当年九月份就运抵日本,德国人的动作之快,甚至连日本人都没有想到——日本人不知道,为了更快地交货,德国方面是甚至将亨克尔公司刚刚建好的he151战机的生产线直接拆了送到日本。

在汉娜看来,她“花点小钱”就可以让美国人在太平洋上流更多的血,这种事何乐而不为。

第381章 不能不败的战争

而在得到德版野马he151的设计后,日本航空部门也刚刚从英国引进了最新的梅林发动机生产线,并尝试着将梅林发动机安装在德版野马身上,结果也获得了成功。日本人把这款使用德国设计,安装英国发动机的飞机命名为飞燕。

不过由于日本技工的生产水平低下,日本自产的首批1560马力的梅林发动机质量很有问题,军方很不满意。日本人不得不动用外汇从英、德两国进口了数百台发动机代替国产货。

菲律宾战役时,参战飞燕战斗机,一半使用的是德国生产的奔驰发动机,一半则是英国产的梅林发动机。

无论是使用奔驰发动机的飞燕还是使用梅林发动机的飞燕,其都使用了二级增压设计,在六千米以上高度的作战性能都十分地优秀。而同时期的美国飞机就很悲剧了。

1942年六月时,美国陆航现役的战斗机有三款38闪电、39飞蛇,以及40战鹰。

这三款飞机的毛病全部相同:为了省钱,皆砍掉了增压包,以至于五千米以上高度时,性能严重下降。

菲律宾战场上,美国的b17轰炸机是适航高度是七千米到八千米之间,这个高度也是历史上著名的野马战斗机的最佳作战高度,偏偏这个时代“原版野马”胎死腹中。以至于性能优秀的b17重型轰炸机,在空战中根本得不到配套的战斗机护航。

美国轰炸机出动时,这三款战斗机根本无法爬到适合轰炸机的战斗高度去护航。而就格斗性能而言,这三款战斗机皆不是使用德国心脏或英国心脏的“日本野马”(飞燕)的对手。而战前德国人更有意地将欧战中缴获的39和40送给日本人进行测试,日方对美国战机的性能是了如指掌。

至于38,这款只能靠hhr战术空战的战斗机,历史上只能欺负零式这种速度慢,俯冲加速性差的战斗机,遇上速度比他快的飞燕,更是死得极难看。

而为了更好地给美国人放血,以及借助实战找出对付b17的有效方式以防后患,德国方面早就将菲律宾战役视为测试新武器的试验场。

菲律宾战役时,德国方面还向日本提供了六十架换装了二级增压发动机的bf110截击机以对付b17轰炸机。

寻常的战斗机和bf17交手时,要命中数十发20毫米炮弹才能有效地击落b17,而针对b17专门开发改良的bf110,机上却安装了两门火力强大的30毫米k104机炮或一门40毫米航炮,只要几发甚至一发就可以击落bf17,菲律宾战役结束时,美国人战前布置在这里四十架b17也是全军覆没,大部分被击落,少部停在机场维修的被俘。战后,日本方面将俘获的一架b17交给了德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