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海军军官们也没有表示反对,脱离内河作战的确是发扬他们的长处,他们不认为就算分为小舰队之后,太平军那孱弱的海军能够威胁到自己,用自己习惯的作战方式去打击敌人,这是海军该做的事。
额尔金见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破天荒的同意了军人的意见,而没有以政治角度去影响战略,他站起身来挥舞着拳头说道:“那好吧,我们就撤回香港去,然后海军舰队分为几个分舰队去袭击太平天国的重要港口,击沉你们遇上的所有太平军船只!”
难得额尔金爽快的同意一次军人们的意见,但威妥玛却不合时宜的说了一句:“那租界里的人怎么办?”
顿时会议室内又鸦雀无声了,是啊,还留守在租界里的军民商人们怎么办?他们可也都是大英帝国的公民啊,不能够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去死。
额尔金张大了嘴巴,努力的呼吸了几下,想吐字出口但却是那么的艰难,好在威妥玛接着说道:“我们撤退了,租界是不可能长期坚守的,至少在等来国内援军之前是不可能的,或许我们应该给他们授权,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向敌人投降?”
这正是额尔金想说的,但投降的字眼在他看来是多么的刺骨,好在威妥玛替他说了,于是额尔金马上点头,跟着叹口气说道:“或许只有这样了,但我们无法联系到租界内,需要派出人员先和太平军谈判,看看是否能以人道主义弄一些老弱妇孺出来,这样或许能和租界里的密迪乐他们联系上。”
威妥玛沉吟片刻后说道:“应该可以,太平军也不是满清那种不讲道理的野蛮人,他们还是遵守一些规则的。”
于是,当天会议结束之后,威妥玛带着几名随从乘坐一艘商船打着白旗来到吴淞口,驻守当地的太平军询问来意之后,派人登船跟随他们来到上海军政司衙门,在这里威妥玛见到了上海军政司的副司长陶恩培。
见面之后,威妥玛迫不及待的提出了他们的想法,陶恩培并没有拒绝,而是笑眯眯的说道:“领事先生,您的请求我们会考虑的,毕竟老弱妇孺是无辜的,我们可以考虑答应你们的要求。”
威妥玛又说道:“但我需要先和租界的密迪乐先生见面,了解租界现在的情况。”
陶恩培呵呵笑了起来:“威妥玛先生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你直接讲明了是想和租界里的人联系就行,何必绕弯子?”
威妥玛被当场拆穿此行目的,却面不改色的笑了笑,陶恩培接着说道:“真巧,密迪乐先生早晨就派人来要求见面谈判,他说租界里需要更多的衣食药品,我可以让你们见面,就约在明天吧。”
威妥玛万份惊喜,他想不到事情会这般顺利,但他总觉得事情顺利了背后一定有什么隐情。其实也没什么太大的隐情,作为亲中派的代表,密迪乐的详细报告极为重要,他能够代表一些希望在远东和平、公正、公平做贸易的商人们的心声,太平天国虽然不惧怕接下来英法的报复,但能够避免全面扩大战争,还是需要这些人的努力,所以让威妥玛和密迪乐见面是非常必要的。至于密迪乐会不会泄露太平军的部署,陶恩培等人毫不担心,戈登这些洋枪队也做过几次侦察队行动,但太平军对租界的军事包围相当严密,他们根本没有得到多少情报。
一夜无话,威妥玛在军政司住了一个晚上,太平军并没有为难他们。第二天一早,威妥玛和密迪乐见面了,陶恩培并没有派人旁听的意思,他安排了一间厢房让两人单独会面。
见面之后,密迪乐简明扼要的说明了租界里的情况,特别说明了太平军没有断绝租界内粮食等物资的供应,只是购买价格有些贵,租界里人人都有钱,还能支撑下去。只是戈登的洋枪队和驻守租界的部队弹药非常缺乏,难以抵挡太平军哪怕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说完之后,密迪乐拿出租界里各派别商人的请愿信,有支持开战的,有希望英国政府尽快谈判结束战争的,有希望海军来接走他们的,总之很是杂乱,但都代表他们各自的利益。
威妥玛匆匆看了一些信件之后,怡和洋行亚历山大的信件和罗斯柴尔德家族小儿子克利福德的信件最为耐人寻味,亚历山大的信中提到了不希望战争扩大的意愿,他认为战争扩大无益于英国和罗斯柴尔德家族在远东的利益,而处于英国人的傲慢自大,亚历山大又觉得政府应该体面的结束战争,意思就是哪怕打一场胜仗之后,立刻和太平天国谈判,只要双方都能够接受,不妨效仿巴黎和会对俄国人的让步一样处理。而克利福德的信件中却坚定的指出必须扩大战争,派遣更多的远征军前来远东,彻底征服远东地区。
看完之后,威妥玛奇怪的问道:“亚历山大和克利福德不都是代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么?怎么会意见相差这么多?”
密迪乐苦笑着说道:“我不知道,但我发觉克利福德对太平天国的仇恨似乎有些偏执了,就是租界里最坚定的反抗者戈登也不觉得我们能够征服远东,这纯粹是无稽之谈,中国不是印度!”
威妥玛沉吟片刻后问道:“密迪乐先生,你的意见呢?”
密迪乐苦笑着说道:“我一直不认可政府政策的摇摆,我们英国人有工业技术力量和经济的优势,何必一定要通过武力来保证远东的利益?我宁愿以经济和技术的优势逐渐渗透和掌控这个国家,这样才更符合我们的利益,当有一天,我们的资本能够左右远东市场,我们的技术成为太平天国不可或缺的东西,我们的文化能够影响他们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到一个亲英政府掌握着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很多领域都才起步,我们能够影响他们,就拿海关来说,你们没见到李泰国等人就干得非常出色,他们让太平天国的海关变得和从前满清的海关不一样,我们是能够影响他们的。可现在因为对华政策的变化导致了战争的爆发,太平天国在统一全国的立场上是不会改变的,我希望国内那些人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不要再妄图在北方建立一个和太平天国分庭抗礼的势力,那样我们和太平天国的人无法达成和平。”
密迪乐叹口气接着说道:“太平天国现在控制着江南除了湖南以外的全部省份,北方很快也会被他们攻占,他们控制的人口是两万万快接近三万万了!而太平天国的动员能力是非常可怕的,假如全面开战,他们马上能够武装起上百万的乡兵部队,除非我们把全部兵力派到远东来,才有可能取得胜利,但那样除非巴麦尊阁下和全体议员都疯了。威妥玛先生,你要知道扩大战争是不符合很多人利益的,假如战争持续时间太久,美国等国或许也会提出抗议,甚至我担心法国人有可能单独与太平天国媾和!”
密迪乐的话让威妥玛陷入了沉思,最后密迪乐慷慨激昂的说完之后,他总结道:“我建议国内不要在派遣大规模的部队前来远东,海军采取袭扰战术,在海上限制太平军的活动,最好能够歼灭他们的海军,然后趁着这一场胜利寻机和太平天国和谈,体面的结束战争,这样才最符合我们的利益!”
第六百六十九章 回国人选
威妥玛属于明显的中立派,此前他并不支持密迪乐这种毫无限制的倒向太平天国,也不支持克利福德那种不切实际的妄想,他还是赞同额尔金的做法,在北方扶植起一个满清傀儡政权来,然后英国提供武器和资助,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的拖延或者阻止太平天国在远东的强势。可惜太平天国领导层的政治智慧似乎不比他们差,那位西王和天国外交部虽然一直和英法敷衍着,但他们早已经洞若观火的明白了英法的举动,于是才有了北京城下开战的一幕,这彻底打乱了英法的战略布局,突如其来的宣战让英法感到无所适从。所以这会儿威妥玛也在思考着其他出路,作为中立派此刻听完密迪乐和亚历山大的建议,似乎这个建议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