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页(1 / 2)

蒙托邦则毫不客气的说道:“额尔金爵士,按照目前的局势,我们很有可能会被全部歼灭,这代表着我们对华政策的彻底失误,在远征之前,我们没能彻底评估太平军的实力,这是非常致命的失误。”

额尔金爵士擦了擦眼镜道:“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国会和首相并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国家出现在远东,所以插手是必须的,只可惜我们派遣到远东的力量过于弱小了。”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将军们,难道我们就连一点机会都没有了吗?”

格兰特苦笑起来,最后说道:“或许我们该等待米启尔少将的消息,假如我们真的无法突破河西务镇,无法重新占领天津,那么我们就只能分散突围,尽量突围到海边,由我们强大的海军尽量撤回陆地上的士兵,然后我们南下去威胁太平军的江南腹地。也只有依靠海军我们才能扳回被动的局面。”

话音才落,不远处响起了枪炮声,跟着一名军官在砖塔下大声喊道:“后卫部队和太平军交火了,敌人追上来了。”

格兰特整理了一下着装,沉声道:“先生们,我们该走了,先和米启尔少将会师后再谈论别的吧。”

联军继续朝着河西务镇进发,士兵们士气低迷,他们轻装而来,原本在通州抢劫得盆满钵满的,但一夜之间他们不得不放弃那些可能拖慢他们行程的战利品,只携带弹药和粮食仓皇撤退。而他们带来的南洋、印度苦力则开始出现大规模的逃亡情况,很多苦力向太平军投降,而一些人则被当地愤怒的平民百姓当场打死。这些人在平时抢劫过程中比士兵们还狠,所以被津塘地区的百姓们视为仇人,落单的苦力基本没有全尸留下。他们没有了洋人主子的撑腰,也只能有这样的下场了。

从通州到河西务镇差不多有二十多英里的路程,联军行军5个小时后,勉强到达了这里,迎接他们的米启尔少将和柯利诺将军看起来也非常的沮丧。格兰特和蒙托邦急忙召开了军事会议,询问了目前河西务的战况。

米启尔少将大概介绍了目前的战况,从昨天开始,米启尔少将的八千联军就开始不断的攻击河西务镇外围阵地,但太平军防守非常严密,铁丝网、堑壕加上密集的步枪火炮的防御体系成了联军进攻的噩梦。在太平军的阵地上,双方反复的进行了争夺,但敌人非常顽强,死伤一批又换上一批来,联军进攻了十多次,有几次一度占据了大部分的阵地,但很快就被太平军派遣敢死队将阵地又夺了回去。双方在小小的河西务镇外围阵地上,总共遗尸不下三千多具。最后联军因为损失巨大,不得不暂停了攻击。

而运河上的水战也非常激烈,虽然联军从通州赶回来的四艘炮艇一举击沉了被太平军俘虏的那几艘炮艇,但联军的四艘炮艇也受伤不轻,然后因为搁浅的缘故,在昨天晚上被太平军派出敢死队从水下安装炸药彻底击沉了。这就意味着联军失去了从运河水路撤退的可能,根据侦查太平军在天津附近的运河水段开始凿沉联军的运粮船堵塞河道,也防止还在塘沽口的联军海军再派船只突入内河来救援联军。

由于太平军的伏兵暗哨和骑兵四处搜杀联军的传令兵,米启尔少将没有受到过塘沽口海军的消息,但米启尔少将坚信天津陷落的情报海军一定已经知道,正在组织派遣援军前来接应。

听完米启尔少将的介绍之后,格兰特和蒙托邦商议片刻后,格兰特沉声说道:“先生们,我们目前的局势非常险恶,我们在陆上还有一万五千多名士兵,我希望能把他们带回南方去继续和太平军作战,所以我们必须做好撤退的准备,我们不能再从河西务镇回天津然后从天津撤退回海上,因为那里有敌人做好的层层防御工事,我们需要另外考虑撤退的路线。先生们有什么意见吗?”

米启尔少将说道:“可是将军阁下,我们现在弹药开始匮乏,如果我们在撤退途中再和敌人遭遇,打上一两场战斗之后,我们的士兵将会面临缺少弹药的局面,还有粮食问题,我们随身携带的干粮也只有五天的分量……”

格兰特打断他的话说道:“只要我们能回到船上,一切都不会是问题,继续留下来强攻不可能短时间攻陷的目标,那才是将部队陷于死地。”

柯利诺将军说道:“既然天津方向走不通,还有两条路可以考虑,一条就是继续往东南从静海方向绕过天津,回到还是我们控制的塘沽地区登船。这条路稍微近一点,但这边太平军很多,很难突围过去。另一条路就是走太平军的来路,从玉田、迁安、滦州到山海关登船,这条路缺点就是较远,差不多有一百四十多千米的路途,途中也可能会被太平军追击。而且往山海关撤退,我们必须将撤退的路线派人送给塘沽的海军知道,他们才能提前准备在山海关接应我们。”

格兰特和蒙托邦注视了地图很久,塘沽以南大片的泥沼湿地并不适合大部队登船撤退,否则当时联军也不会几次攻击塘沽,而山海关这边的确路线太远,除非太平军压根没想到联军会舍近求远往这边撤退,要不然在撤退途中,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形会让联军损失惨重。

沉默了片刻之后,格兰特和蒙托邦对望一眼,两人都决定了,格兰特开口说道:“我们往山海关撤退,但需要一支部队作为佯攻部队,往静海方向突围,吸引敌人的注意,保护大部队能安全的从山海关撤退。”最后格兰特痛苦的说道:“我需要志愿者……”

一时间,联军统帅部的军帐里安静了下来,最后米启尔少将勇敢的站了出来,他大声说道:“我愿意带领部队往南突围做佯攻。”

米启尔少将是个很朴实的军人,作战勇敢,格兰特有些舍不得,但在这个时候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最后格兰特点点头说道:“下去挑选志愿者吧,联军难以转移的重型炮兵也交给你指挥。”蒙托邦似乎不愿意英国人单独做烈士,他说道:“法军这边的志愿者你也可以随便挑选,海军还是会在塘沽等你们的,假如实在难以突围的话,完成任务之后,就向太平军投降吧……”

第六百四十九章 声南击北

米启尔将军挑选志愿者的时候并没有采用任何的欺骗行为,他直截了当的告诉手下的士兵们,他需要三千名志愿者去完成一项危险的任务。这批志愿者要佯装主力部队,朝敌人最多的东南面静海方向突围,然后绕道回大沽口,在那里登船返回南方。

米启尔少将看着围成一个圈聚集在他身边的军官们,很平静的说道:“先生们,这是一项很危险的任务,也许我们能够突围出去,也许不能够,但为了军人的荣誉,我们必须用少量士兵们来换取大多数人活命的机会。去的人不一定会死,但要是没人去,大家留下来在一起突围,那将是一场灾难。大家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回去挑选士兵,有志愿加入的士兵更好,如果没有的话,大家可以采取抽签的方式,让上帝来公平的裁决。”说到这里米启尔顿了顿,最后大声说道:“我是第一个志愿者,谁愿意和我一起,半个小时后运河渡口见面!”

说完之后米启尔少将骑着他的马孤独的一个人往运河渡口走去,骄阳的光影下,他的背影却是那么的孤单和高大。很快沿途有不少热血的士兵们默默的跟随在他身后,没有欺骗、没有煽动、更没有高额的重赏刺激,而有的只是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军人的荣誉感和对集体利益的认同感,这就是近代军队与封建军队最大的区别。

两千名英军很快聚集在米启尔少将的军旗之下,还有一千多名法军士兵也志愿加入他们。很多时候,我们曾经被后世的影视作品误导,认为西方士兵珍视自己的生命,不会随便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那是一种严重的误导。其实反过来想就明白了,一群亡命之徒敢于漂洋过海,冒着风浪的危险绕过大半个地球来到遥远的东方打仗,他们是非常富于冒险精神的,更何况南下突围并不一定会死,他们或许能够突围出去的。他们并不是毫无价值的牺牲,一旦他们成功了,那么他们将会受到英雄般的待遇,还能挽救很多战友,值得冒险试一试。

于是,当天中午时分,米启尔少将带领他的志愿者们开始往南运动,士兵们除了携带必要的弹药和口粮之外没有带其他的东西。五百名苦力驱赶着牛车、马车拉着笨重的重型火炮跟上,米启尔少将希望有这些重型火炮在,或许能够迷惑太平军,让他们认为联军大部队南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