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死的,敌人有掷弹兵!”数十个黑黝黝的手雷从堑壕内飞了出来,自从拿破仑战争之后,各国其实并不太重视对掷弹兵所投掷的小型炸弹的改进,反倒是听闻太平军对此大加改进。此前由于炸药多是采用黑火药,爆炸的威力取决于药量的充足,所以掷弹兵投掷的手雷其实相当于一枚小型的炮弹,非常重而且需要臂力相当了得的士兵才能当上掷弹兵。
可后来太平军的兵工厂引入了先进的炸药配方,率先大量开始采用1771年由英国的·沃尔夫首先合成苦味酸炸药作为手雷爆炸药,于是研究出了体积较小、分量较轻的单兵手雷,据说这是太平天国那位西王特意拨了专款研发的。而苦味酸炸药虽然发明得早,但真正大量采用是在十九世纪末期,最初是作为黄色染料使用,1885年法国用它填炮弹之后,才在军事上得到应用,太平军对这种炸药的使用改变了这种炸药的军事历史进程。
在太平军第一道堑壕步兵的枪械和手雷打击下,102团第一营的法军士兵伤亡惨重,最后三十米的距离没能冲过去,德拉蒂少校果断的下令撤退,法军对太平军的火力也准备不足,而且太平军外围阵地上的士兵明显在联军的炮火下没有损失多少人手,他们把自己保存得很好。
看到102团的法军士兵丢下两百多具尸体狼狈逃回来之后,米切尔少将久久没有说话,最后才叹了口说道:“我们对太平军的了解还不够,以往我们从他们在军校中对于一些非传统战术的习练还以为是一种倒退,看来他们已经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柯利诺将军没有吭声,他知道米启尔少将指的是太平军的手雷战术,各国在上海讲武学堂内都有洋教习,他们将太平军的一些战术也进行过向上的汇报,但英法军队都自持自己是当今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优秀军队,对于太平军那种挖战壕、扔小手雷的战术不屑一顾,拳头大的手雷爆炸能有多大的杀伤力?藏身堑壕内如何能在刺刀冲锋中击溃敌人?这是战术的保守,是进攻战术的倒退,可如今英法联军为此吃到了苦头。
并不是英法联军没有能力研发手雷,也不是他们没有人想到过堑壕战术,就如同后世二战中德国装甲部队的闪电战才问世之时一样,英法对这种战术的革新没有丝毫的准备,军队既是创新的地方,也是最为保守的地方,没有哪一只军队会轻易改变自己百战百胜的战术,除非他们受到了血的教训之后。
102团试探性攻击伤亡惨重,超过两百名士兵阵亡,受伤的更多,好在受伤的士兵都回到了出发阵地上,随后就是联军报复性的炮击了第一道堑壕。
102团失败的同时,北面和南面的侦察队回来了,通向河西务镇北、南两个方向的大道上还有三座古老的大石桥,太平军已经炸毁了三座石桥,运河上没有桥梁了,对岸也有太平军的士兵守卫,估计很难通过工兵架桥通过。这就意味着联军必须打下西门外的这片五道堑壕组成的阵地,米启尔少将和柯利诺将军面面相觑,他们感到了一丝无力感,除了强攻之外,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第六百四十章 开始进攻
第一次试探性攻击结束之后,已经是下午五点十四分,米启尔少将看了看渐渐偏西的日头,知道也不可能再一次发动进攻了,于是在和柯利诺将军商量时候,两人决定加固联军的野外营地,先休息一晚,将战报送回通州,然后明天再接着进攻。
生怕太平军夜间发动袭击,米启尔和柯利诺都非常谨慎,布置了三分之一的兵力进行值守,然后分三班轮换休息,而米启尔与柯利诺则分工,一个守上半夜,一个守下半夜。
还好,前半夜都是在一片宁静中渡过的,十二点的时候,柯利诺将军来到指挥部营帐内,准备接替米启尔少将,让他好好休息几个小时。
刚巧就在两人说了几句话之后,从通州赶回来的信使到来,送来了紧急军情,两人急忙在蜡烛下打开信函看了起来。一看之下,两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原来今天早晨,在米启尔少将和柯利诺带领八千余众离开之后不久,上午十点四十五分,通州对面的太平军就开始对通州联军发动了攻击……
时光回到稍早时候,清晨的骄阳下,蒙托邦和格兰特目送米启尔、柯利诺这支部队远去之后,马上召开了军事会议。在会议上,格兰特将军很严肃的说道:“先生们,我们现在已经很危险了,敌人对我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攻击,太平军的兵力是我们的一倍以上,根据我们得到的情报判断,敌人以一个师的兵力分作几路绕道突袭天津,而剩下的兵力仍然在我们对面与我们对峙,相信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对我们占据的通州、八里桥等地发动攻击。”
蒙托邦将军对此表示赞同:“敌人预计有四、五万人,还有精锐的骑兵部队,而我们兵力分散在从塘沽到通州沿途一百多千米的各处要点上,太平军的指挥官一定是看到了我们这个一字阵线的弱点,所以有针对性的对天津这个要点发动了攻击。”
格兰特接着说道:“所以,我们必须把伸出去的手指握起来,捏成一个拳头,这样才能转危为安。米启尔和柯利诺已经先率领一部官兵出发,接下来我们也必须尽快从通州离开,但假如我们通州的兵力全部撤离的话,对面虎视眈眈的太平军大部队将会肆无忌惮的追杀过来,因此我们需要一支殿后部队守住八里桥、守住通州,为大部队退往天津做掩护。”
此时,联军在通州还有一万出头的兵力,留下来殿后的部队兵力也不可能太多,撑死了只能留下三千人左右,而对面的太平军至少还有两万多人,甚至是三万人,要以弱势兵力阻挡近十倍敌人,没有哪个联军将军敢于承担这个重任,一时间会议室内静了下来。
过了片刻之后,法军冉曼将军平静的站了起来,威严而庄重的说道:“先生们,我愿意带领法军第一旅的小伙子们留下来。”法军第一旅部队包括第101步兵团的四个步兵营(其中有两个营的轻步兵)、2个工兵连320人及1个工程排,总兵力接近三千人。
蒙托邦紧绷着脸看着格兰特,意思很明确,英国人不可能看着法军单独留下来阻击敌人的吧。格兰特有些犹豫起来,好在这个时候有人起来替他解了围。英军克罗顿准将缓缓站起身来说道:“我愿意带领炮兵中队留下来支援冉曼将军。”克罗顿指挥英军三个炮兵中队,其中两个野战炮兵中队和一个攻城炮兵中队,他们都配有最新式的阿姆斯特朗大炮。
格兰特松了口气,但马上说道:“三个炮兵中队分出一半大炮和兵力跟随主力回师,留下一半大炮和兵力守卫这里。”蒙托邦也点头同意,他还是希望英军精锐的炮兵能够有一部分跟随主力行动,主力也需要火炮的掩护。
于是,会议决定冉曼将军和克罗顿准将留下来,在八里桥、通州一线阻挡太平军,掩护主力部队后撤。会议结束的时候是九点四十二分,各部联军马上开始了后撤的准备,他们有太多的战利品和辎重需要准备打包带回去,而冉曼将军和克罗顿准将的部队则开始接管八里桥一线的防御阵地。
联军的组织效率在这个时候体现了出来,每名士兵都按照各自分配的任务和命令埋头执行着,但时间还是很仓促,时间飞快的过去,很快就到了十点四十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