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怕外围的炮台还有还击能力,第二轮火箭炮击到来,这一次萨顿将军看清楚了敌人是从运河岸边的堤岸后实施的攻击,他马上吼道:“我们的炮兵在哪里?!让他们马上朝那边还击!”
贝尔汉姆少校尴尬的回应道:“将军,我们没有适合的火炮还击……”
“该死的,让城墙上的大炮鸣叫起来!清军能用,为什么我们不能用?!你们难道不知道待会儿,那些火箭就会落到我们头上来了吗?”萨顿将军大声吼叫起来,城头上的英军士兵都望向萨顿将军,那一刻大家都觉得萨顿将军已经是气急败坏了。
很快就有英军士兵开始摆弄城墙上的火炮,但还没准备好开火,第三轮火箭已经降临南门,刹那间爆炸和火焰降临到英军士兵们的头上来。
“将军这里危险,先下去吧!”贝尔汉姆少校大声喊道,城墙明显就是太平军下一个炮击的目标,虽然城墙头上摆着吓唬敌人的清军火炮英军并没有使用的打算,但在太平军的侦查员和炮兵观测员看来,它们的威胁一样很大。所以,很不幸的,南门每一段有火炮的城墙遭到了火炮的袭击。
萨顿将军拔出军刀对着周围的士兵喊道:“快下城墙去,敌人已经瞄准我们了!该死的,快点下去!”当看到第三轮炮击,敌方火箭如此准确的落在安放有火炮的城墙段时,萨顿将军就知道自己的军事部署被敌人掌握得一清二楚,天津城的英军就如同案板上的牛羊一样任人宰割。
石屑纷飞、弹片夹着钢珠四处乱飞,血肉弥漫头顶,萨顿将军在两名少校和一行警卫的护送下离开了血染的南门城墙,数以百计的英军士兵疯狂的往城墙下面炮,在城墙根脚下躲避炮火。
天津城内城墙脚下,大多是贫苦百姓搭建的窝棚和茅草棚,后世八国联军拆除天津城墙也是因为卫生问题,这些城墙为脏乱不堪的窝棚和茅草棚提供了掩护,所以八国联军才会从卫生角度选择拆除城墙。
而这个时候,这些城墙下的窝棚和茅草棚却成了引火的媒介,很快城墙上滚落的火球和火星点燃了它们,里面的平民百姓四散奔逃,整个天津南门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第六百三十三章 天津巷战
天津,一座令所有中国人心中为之五味杂陈的城市,曾经的天子渡口,到了现在却成为太平军扭转整个战局的要点,天津之战为天津城的历史上又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机会,到了明朝,一个人的造反,让天津成为了城市,这个人就是朱棣。朱棣从北大关顺利渡河打下了军事重镇沧州,于是高兴之际,给这个渡口起名为天津(天子的渡口)。朱棣同学后来北归,一寻思不对劲,天津这地方太重要了,要是别人也像他一样顺利的在天津过河然后再北上……朱棣想着想着脊梁背都冒冷汗,赶紧在天津一口气设了三个卫,全国第一卫,16500人。
然后到了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据记载,万历时期,全国屯田面积达到六十四万四千余顷,其中大部分在天津境内。同时朝廷也缺银子,巡抚万世德同学突然发现,天津介地方日照足,风又大,是晒盐的圣地(早该发现了),于是大兴盐业,疯狂征税,全力支持朝鲜前线。据统计当时天津运往朝鲜的军粮占全国的13强,同时天津还上缴大量税银,制造大量枪炮,默默的全力支持这场战争。光押阵大炮就造了1670门,一字小炮达10000门;天津清江厂是国内两大造船基地之一,所造海船纵横黄海,露梁海战中不乏开着天津船,操着天津炮,吃着天津大米,拿着天津饷银的官兵,万历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对日本的一次痛快淋漓的胜利,而天津为这场战争做出了惊人的贡献。天津弹丸之地缺承担了三分之一强的粮食,一半的军火,这是天津人何等的荣耀?
现在清朝统治下的天津却暮气沉沉,僧格林沁虽然曾今在这里抵抗得很顽强,但最后还是丢失了这座天子渡口,英法联军的旗帜插在了天津城头。而这天半夜开始的炮火洗礼,似乎正预示着天津城浴火新生的到来。
天津南门的大火让英军萨顿将军被迫后撤,英军在混乱中拆除了百余间靠近南门的木制房屋后,才勉强阻挡住火势蔓延,英军巴福斯兵团第1营在南门附近的街道勉强布置了一条防线,威尔特郡团第2营、东萨里兵团第1营则分别驻守北、东、西三门。虽然丧失了南门城墙、护城河的守御优势,但略微让萨顿将军感到安心的就是,在敌人的突袭下,天津城还在英军手中。
南门的烈火逼退了英军,但也给太平军造成了麻烦,炮火准备之后跟进冲锋的三个步兵营没能通过南门,他们同样被烈火阻隔在城外。他们的收获仅仅是占领了三座废墟一般的炮台,三百多名印度士兵做了俘虏,其余的印度士兵葬身炮台之内。
苏冀没有料到燃烧弹头火箭会令天津城南燃起熊熊大火,前线步兵营一致的谩骂声中,炮兵团连忙更换了弹头,他们将所有的燃烧弹头火箭换下,准备继续延伸进行炮击。
随后第一师师长陈阿林来到了前沿阵地小孙庄,在看到南门的熊熊大火后,也只得命令主攻的第一步兵团转而攻击西门,苏冀的火箭炮团转移阵地进行掩护。第二步兵团留在南门外,尝试用护城河水浇灭南门的大火,看能不能救出一条通路来。
二团从附近村落中搜集了三十多架百姓用来救火的水龙用于南门灭火,由于天津及附近村落都是重要的粮食存储转运的要地,因此这里的村落有不少的水龙。随着城门口附近的火焰被扑灭,清晨七点三十五分的时候,天津城南门那被烧得支离破碎的铁皮包木头门被太平军用利斧砍开,负责抢城门的太平军士兵遭到从五百米外街垒上防御的英军士兵的火枪攻击。
打头阵的二团一营三连在损失了三名士兵后,很快在城门洞口附近用沙袋等物垒砌掩体还击,一营其他连队则开始用木梯攀爬南门城墙。
一团的攻击在苏冀指挥的火箭炮团掩护下则顺利得多,西门英军东萨里兵团第1营的士兵虽然也使用清军留下的火炮进行了还击,但英军士兵对清军火炮质量心存疑虑,所以很多时候发射药的药量都是按最低限量放置,导致炮弹打不远,无法压制太平军的炮兵。很快城头的英军临时炮兵就被太平军的炮兵驱散,其中有两具大炮还因为操作它们的英军士兵发挥英勇精神多放了药量而导致炸膛。
当一团步兵在炮兵压制之后发起冲锋时,城头的英军步兵很快开始还击。在太平军炮兵轰击城头的时候,英军步兵撤下城头在城墙角下躲避炮火,等到太平军步兵攻上来时,英军步兵迅速回到城头反击。英军的膛线火枪给太平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但好在东萨里兵团第1营只有两个连队在这里驻守,人数上屈居劣势。虽然这些来自英国萨里郡的士兵们很英勇,但太平军的火力并不弱于他们,而且攻击他们的是太平军中屈指可数的精锐部队,太平军第一军中枪法出众的士兵非常多,普通士兵的射击准度也是非常精准,当一个营的太平军在城下压制城头英军的时候,双方都感觉到了对手的悍勇。
在硝烟弥漫的对射中,太平军占据了上风,每个城垛口都有两到三名太平军士兵举枪瞄准,英军一旦露头,就会遭到攻击。而另一个营的太平军则趁着这个时机突破了护城河,开始在城下竖起攀爬的木梯。
清晨八点五十七分,第一个太平军士兵踩上了天津城西门的城墙,很快一团的太平军步兵和城墙上的英军展开了残酷的肉搏刺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