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页(1 / 2)

大将军赵石一句话,就足以让蛮族多数的战士为之效死,比佛祖现身都管用。

所以说,世事之奇,莫过于此,也可以说是,无心插柳的结果了。

这样的情形,赵石不甚了了,但孙文通却很清楚……

他在心里琢磨了一圈,抽空便向赵石建言,蛮王博萨向来对朝廷忠心有加,不能寒了其人之心。

而蛮族战士凶悍善战,强于攀援,乃攻城之首选,可为大帅臂助,不如答应下来,以收其心。

如今,蛮王博萨还在盛年,等其百年之后,若其幼子不合心意,废之即可,大帅何必因些微小事,便迁怒于人?

赵石如今身边就只孙文通这个将军府司马,对他的意见,自然看重,不过其中细节,还要思量一下,遂命来人回报于博萨,等战事过后,再予他答复,为了让其宽心,赵石还道,若这五万蛮兵,建下功勋,他在皇帝陛下面前,才能更好说话,实际上,话语中已经透出了答应的意思……

略过这些不提,赵石既然已经来到庆阳,大秦的战争意图便再无遮掩之必要了……

第1211章 西北

大军,粮草,军械,民夫,在大秦成武五年四月末尾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陆续向庆阳,延州方向聚集。

到得五月中,秦人攻夏之势,已经显露无遗,奈何西夏如今反应已非常之迟缓,直到五月末尾,秦人大军陈兵边境,斥候已经开始进入夏境,大规模的开始查探敌情,西夏才整个反应过来。

雪片般的急报飞往各大军司驻守之地,接着又被送到西夏京师兴庆。

实际上,到秦人大军分作数路,进入西夏,秦夏边境,烽烟四起的时候,西夏朝廷的决策也没有传到各大军司,也就是说,前期的战争,多数都是西夏各大军司自行其是,临机决断而已。

等到西夏朝廷下征兵令,举国而动,抵抗秦人入侵,战争已经进行到了如火如荼之境地……

西夏各处之怠慢,让这场战事更像是一场突袭之战,各大军司,唯一做好准备,迎接秦人进攻的,也只有西夏左厢军司以及被左厢军司控制在手中的嘉宁军司而已。

当然,在这一年五月中的时候,西夏朝堂上下的目光,多数却还都在北方草原部族南下入侵的战事上,从兀剌海城开始,胜州,丰州,麟州接连失陷……

消息传到兴庆,西夏朝堂大臣们,震惊之余,将东北路经略使,左厢军司指挥使李元翰拿问进京的声音也开始屡屡出现。

即便是掌握西夏权柄多年的国相李元康也无法像以往那样压制群臣了,如果没有后来秦人挥兵来攻的话,西夏党政也许就会进入另外一个阶段。

不是李元翰率左厢军司大军将草原蛮子赶回草原,李元康借此在朝堂之上进行新的一场残酷异常的清洗,便是西夏国相之位旁落,再次于西夏朝堂上上演一番波及西夏方方面面的权位之争了。

这样的戏码,在西夏并不罕见,每一次都会弄的天翻地覆,人头滚滚,西夏的朝堂权贵们,就是在这样的腥风血雨之中,走过来的,从元昊立国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只要西夏还在一天,这种直可称之为激烈残酷的内讧就不会消失。

依照汉人之制,建立起来的党项人朝廷,根本无法解决这个在汉人朝廷也没有任何办法消除的痼疾,而对于权力异常热衷的党项权贵来说,失去的权力的下场,差不多都是身死族灭,几乎没有任何人能逃得过。

这让他们在权力争夺中充满了血腥的味道,而实际上,他们和女真人,契丹人的情形没有什么两样。

但这一次,新旧交替之争,在方兴未艾之时,便已经被战争所堪堪打断了。

不说西夏人如何如何,只说大秦成武五年五月,西北诸路兵马总管,兴国公,冠军大将军赵石终于来到庆阳,随同他一起前来的,还有殿前司禁军都指挥使,大将军种遂。

已经接到赵石将令,先赶到庆阳等候的西北延州镇军都指挥使,大将军折汇率西北军镇各部将领出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