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赵石也是想的明白,此战虽说堪称经典,不但毁了后蜀水师,到此,东川之地也已打开了大门,可沿江而上,直取成都。
但就战略整体而言,利弊却很难说的清楚,此战过后,后蜀抵抗将更加微弱,士气更低,对于夺取川中来说是有利的。
但后蜀水军若能完整的保存下来,现在看来对秦军稍有阻碍,但从长远看,后蜀水军大伤元气,之后战乱之中,能不能保留下些人来都很难说,如此,后蜀水师基本上便是覆没之局了,川中与南唐共有天险,川中更有居高临下之利,但水师一去,想再建上一支也就不知是哪年哪月的事情了,这对未来的大秦来说,是一个不可挽回的损失,想要出蜀,却是难了几分。
捷报到了长安,可想而知,朝堂上下顿时欢声一片,所有人都认为是胜局已定,其实便是赵石自己也觉着以前有些担忧的过了头儿,想大秦重臣们精心准备了数年的一战,又怎么会考虑的不够周全?
到了此时,大秦上下都沉浸在了这等开疆拓土的胜利所带来的欢乐之中,以前朝中或多或少有些穷兵黩武之类的微词也都消失了个干净,朝廷众臣更是恰如其分的纷纷送上贺表,里面自然都夸耀皇帝英明神武之类的讨喜之语了,便是长安的百姓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是欢欣鼓舞,天天好似过年一样,如此这般,仿若整个长安城都在这巨大的胜利面前震动了起来。
未几,朝廷便下诏旨,进李任权为威远将军,临江伯,张承为定远将军,一等清义县县男,其他众将也多有封赏,这样大规模的封赏在年前东征之后也有过一次,不想不过半年多,便有了第二次,而且其中还封了一个伯爷,自忠毅伯韩炜之后,这还是头一次,可见朝廷已经下了狠心,要重赏前方将士了,也表明了朝廷不吝爵赏,只要立下殊功,便有后赏的意思,明白人也都知道,此时不过是个开头,等到川中真正平定下来,那时才是重头戏呢……
相比较外面的喧嚣,这些时日赵石却是更加的低调了,除了读书之外,军务上的事情都交给了杜山虎等人,领了魏王府护卫之责后,也只去过一次魏王府,之后便交代手下众将轮班职守,不得怠慢,至于陪同魏王去枢密院,那更是好似忘记了一般的。
“我叫你措辞整理的那些东西弄出来了没有?”不管外面如何,就算这几次见到杜山虎等人言辞之间也都带着遗憾的意思,但却并不能对赵石有什么影响,毕竟不管如何,赵石都来自后世,这眼界之宽阔确实不是这个时代的人物们所能比得了的,天下之大,并不是只有一个川中,四海之外,还有许多用武之地。
后周,南唐,吐蕃,大金,蒙古,草原,极北之地还有西伯利亚,西面的欧洲,非洲,阿拉伯人的地方等等,这一战也不过是个开头罢了,没赶上又算得了什么?
谁又能明白,作为一个军人,能来到这样一个风起云涌,英杰辈出的时代,已经算得上是幸运了,又何必去争这尺寸之功……
第0453章 武学
“大人是要去武学教授学子?这些条陈是给折大将军看的?”陈常寿皱了皱眉头,接着道:“据惜身所知,大人这些条陈与朝廷规制不合啊,武学乃皇上和大将军依礼部国子监所建,生员多取军中将门子弟,都是身有官职爵位之人,想要一视同仁恐怕……
再有,将门子弟自少时便习文练武,兵书战策,马步韬略,各个都是自成一家,这些人家将子弟送入武学,多数还是看重入武学之后,便可自称大将军门生这一条上,至于真想在武学中学到什么的,恐怕不会太多……”
也不等他说完,赵石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这无非是说在武学上耗费心血实在无益,一来规矩是朝廷定下的,改起来麻烦不说,牵涉也多,二来嘛,武学中的学子不过是在武学中走个形式,去管教这些人,得罪人是一回事,对自己也丝毫没有好处,文人说话,总是弯弯曲曲,也亏是赵石经历的事情多了,不然依照以前,还不定能懂其中的含义。
不过陈常寿却是不知,这武学建立之初,其中条款规制设立他却是多有参与的,当初也是正德皇帝有感军中将领威权过重,又逢庆阳府兵变,朝廷大将心怀叵测于前,援军众将纷争于后,实是让朝廷感到了这些大将们的威胁,这才起意设立武学,其中极力推动者,便是当今皇上了。
不过这几年朝廷风波不断,景帝登基之后,朝廷又开始用兵于外,朝廷上下都将眼光放在了两场战事上,估计设立武学的初衷已然没有几个人记得了。
说来也是可笑,当初设立武学是为了制衡朝廷大将,而如今呢,武学却成了那些将门子弟镀金的所在,更为可笑的是,武学山长折木清更是大秦将门的代表人物,而武学之所以有今日的规模和名气,却和属意创立武学的当今皇上并没太大的关系,却成了折木清的心血所在,这样一笔糊涂帐,要是细算下来,估计便是景帝李玄谨也要哭笑不得的。
按照当初赵石的想法,京师武学将是一个范本,就像是后世的中央军事学院那样的存在,之后再在各州府设立分支,就像是如今的科举制度一般,以保证寒门子弟能进入军中为官,这样的体制一旦确立下来,军人的权力将得到空前的加强,而其中多了这些寒门出身的将领,大秦各大将门想要生存下来,就要适应这样的潮流,不然一定会被压个粉碎。
这样一来,军队的膨胀将不可避免,最后将成长成怎样一个怪物,这么长远的事情,赵石是不会去想的,至于能不能保证大秦千秋万代,赵石压根就没想过这个。
毕竟军队和官场也差不了多少,自古以来便有派系之争,南方人和北方人,学院派和野路子出来的,强硬的鹰派和温和的鸽派等等,想让他们都听上面的,估计比登天还难,一朝一代更迭,军队出了问题并不是其根源所在,而是各个方面的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深奥的问题也不是赵石能想明白的。
不过这些都只是存在于他的脑海之中,如今的情形是武学虽不乏人问津,但朝廷的关注却明显渐渐在减退,可以想见的,等大将军折木清退下来那一刻,估计武学也就会回到原来那种半死不活的境况中去了的。
如今他无事可做,却不如投入到这样一件事情当中去,成败如何,他不知道,不过结果倒是想过的,成则为军中培养一批军官,这是军队必须的东西,至于武学能不能发展成后世那样繁盛的所在,他可没有那么长远的见识,也没有那样的决心,败也没什么大不了,他并没有想着流芳千古,更不会以救世主自居。
说起来,他虽然来自后世,但要的东西和这个时代的人也没什么分别,无非就是四个字,权势富贵而已……
和陈常寿自然不会说及这些心里话,而是淡淡道:“军中的事情你不懂,武学是一定要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