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候,一个主事进来了,道:“大人,外面有万年县的县令杨泽求见,说是昨天和你约好了的,不知是什么事,他不肯说,可要卑职带他进来?”
郑瑞琦立即站起身来,道:“不用他进来,本官出去。嗯,本官要出去一个时辰,不在衙门中时,如果有急事,去国子监找本官便是!”说完,他便出门,去见杨泽了。
右仆射心中惊疑不定,怎么回事,郑瑞琦怎么这么看重杨泽,这个杨泽我知道啊,以前是大理寺的少卿,现在则是镇西大王爷的铁杆心腹,联合临淄王和长公主对着干,京城里没人不知道的,郑瑞琦对他这么客气为的是什么?
哎呀,他不是会站队了吧,想把筹码压到镇西大王爷的身上?
右仆射在座位上呆坐片刻,心中转着念头,他要是再升一步,便是尚书令了,可如果郑瑞琦不出错,那他就别想升上去,可要是出了错,比如说站错了队……嘿嘿,镇西大王爷就算是要回京了,那又能怎么样,还指望着能重登皇位么,把宝押在他身上,那可是白押了,还不如往别人身上押呢,得想个办法,让郑瑞琦摔个跟头才好。
郑瑞琦出了尚书台的大门,见杨泽穿戴整齐地等在大门口,他含笑冲杨泽打了个招呼,便即上轿子,带着杨泽往国子监赶去。
过不多时,就到了国子监。杨泽抬头看去,就见这座国子监很是破旧,大门上的红漆都剥落了,不知多少年没有修缮过了,要是从年头上看,应该是独孤女皇当政之后,就再没有修过。
到了门口,郑瑞琦下了轿子,带着杨泽便往里走,说道:“老夫先去见祭酒宋大人,你且在院子里等候片刻,等老夫叫你进去,你再进去,可千万不要走远了,免得到时找你不好找。”
杨泽忙道:“下官省得,下官就在院子里等着。对了,下官这次来没有带拜师的礼物,会不会太失礼了,要不然下官叫人去准备一份?”
郑瑞琦笑道:“幸亏你没有带,咱们那位祭酒大人脾气古怪得很,从来不收礼物,你两手空空而来,他不但不会怪罪,说不定还会高看你一眼,可你要是带了礼物来,说不定他就看你不顺眼了!”
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后世国立最高学府的校长,是从三品的高官,祭酒宋考望为人清廉,而且清廉得有些执着了,可以说不通情理,杨泽昨晚已经找人打听过了,所以这才没有带礼物,要不然小小拜师礼而已,他杨大人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
郑瑞琦去见宋考望了,杨泽则站在院子当中,规规矩矩地等着,他身穿五品官服,相当地扎眼,要知道国子监里除了祭酒是从三品外,国子临丞便是从六品下了,而主簿更是从七品下,都比他官小的,换句话说他要是来读书,除了祭酒宋考望外,别人谁都不敢当他的老师,全比他官小啊!
正等着呢,忽然,从一个侧门那边,奔出一个穿着月白色袍子的人,看样子是个学生,这人不过二十岁出头的年纪,奔到杨泽的跟前,叫道:“大人,学生有冤情,还请大人给作主啊!”
说罢,跪倒在地,乒乒乓乓地磕起头来,手里还举着一张纸,纸上写满了字,看样子是状子吧!
杨泽呃了一声,有没有搞错,我是来当学生的,不是来审案子的,再说国子监里的案子,那肯定不是好事儿,说不定是告的哪位师长,我上学第一天报到,就把师长给审了……我咋那么不懂做人呢!
第四百三十章 会投机的学生
杨泽没好意思说自己是万年县的县令,他把身子一侧,不去接这学生的状子,却道:“国子监所处地方是长安县,你要告状,要去长安县的衙门去告才对,不能找本官啊,你找错人了!”
国子监所处的位置不在万年县内,长安城可是有两个县呢,万年长安,国子监正好在长安县的管辖范围内,他才不会管这里的案子呢,再说一看这学生的样子,就算是个麻烦案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尤其是这事还和自己没关,当然要躲着走了。
国子监的学生都是没有品级的,所以穿的是月白色的儒家袍服,头戴儒巾,走在大街上,一看就知道他们是国子监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又是最喜欢多事的,所以只要是有点儿头脑的官员,都只是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却不会管他们怎么为人处世。
就算是郑瑞琦这样喜欢提携后辈的高官,也是不会管什么案子不案子的,如果遇到了这种事,也只会说,你现在还是学生,要以学业为重,不要分心管其它的,有什么冤情,和师长说说,不要动不动地就告状!
见杨泽侧身不接状子,这学生便道:“长安县的县令是不会敢接这样的状子的,还请大人为学生作主,接下状子,如果不愿意亲自审理,那么交给大理寺的官员也成,学生进不去大理寺,只好请大人转交状子了!”
杨泽心中大骂,混帐东西,原来是把我当成一个传话儿的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就算我以前当过大理寺的少卿,也不会管你的屁事的!
“看你的样子,现在还是学生,既然是学生,就要以学业为重,不要分心管其它的,有什么冤情,就去和师长说说,自然就有师长为你作主了,不要动不动地就告状,反而耽误了学业!”杨泽把脸一板,说出这番话来,很是义正辞严,相当地有官员的派头。
这学生听了杨泽的话,哼了声,道:“果然是官官相护,竟然每个人说的话都差不多,看你年纪轻轻,便已然做到了五品的高官,应该是某个世家子弟吧,靠着父祖的余荫当官,果然是只会当官!”
他不认的杨泽,见杨泽年纪不大,又只会打官腔,所以便出口讽刺,如果是世家子弟,那几乎可以断定和武将有关系了,在大方帝国文官骂武官,向来是绝不客气的,没当上文官的人,也一样敢骂武官,这就叫势不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