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这可能就和在座的各位有一定关系,我们就不能多宣扬一些主流的观点吗?”
记者们也沉默下来。
目前的现实是,因为国进民退,会增强官员手中权力的含金量,至少在体制内,没人敢为民企发声。
而国内大多数媒体,尤其是主流的,其实都算是体制内的。
“我们都清楚一点,公众利益真正得到维护只能是改革完成之后,而不可能是在改革之前……”
“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实,时间也是,再过十年,如果我们回头看这场讨论,就会很清楚的知道,那一小撮所谓的专家,究竟是为了民众的利益,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我的这番话,可能不会发生任何作用,但我还是认为有必要阐明我的观点,我也衷心的祝愿,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对社会上的一些事情,能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不去盲从一些所谓专家的意见。”
“最后,我还是会努力做好的我的工作,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把精力集中在工作上,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小康社会,都是干出来的,我一直奉行那句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
半个小时后,这场名为采访,实际上是冯一平发表声明的记者会,在比较沉重的气氛中结束。
居然都没有一个记者提问,这应该是冯一平参与的所有记者会中,最特别一次。
“金总电话,”人还没散,吴倩就把手机递给他,“刚刚也一直在打。”
“怎么了,这么急着找我?”
“冯老板,冯大爷,你就不能少说两句?你知不知道,这有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多少麻烦?”虽然没在现场看,但金翎同步听到了冯一平刚才发言的全过程。
“能有什么麻烦,难道连我这样的大实话也不能说吗?”
“既然你也知道,你的这番话,可能不会有任何作用,那还说它干什么?”
“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说的话一定有用,同样也不能保证自己说的话就一定没用,总之,有所为,有所不为吧,我总是觉得,有些事,我义不容辞。”
因为没有谁比他更清楚今后十多年的发展趋势,他衷心的希望能少一点折腾。
“你义不容辞,我又得责无旁贷的给你收尾。”金翎小声的嘟囔了一句。
她知道冯一平现在心情比较低落,就说了点会让他觉得高兴的事,“其实以我们现在的地位和影响力,出面说说这样的话,也理所应当,如果我猜得没错,接下来,我们会接到很多公司的电话。”
这是几乎是一定的,冯一平是迄今为止,对这个问题表态的民企负责人里,影响力最大的一位。
其它的那些,因为有感于格林柯尔系目前面临的不利局面,大多数都保持沉默,他们主要也害怕引火烧身。
确实,不是所有的民企,都有像冯一平和他的嘉盛一样足的底气。
“希望吧,我现在得去睡一觉。”憋了太长时间的情绪一下子宣泄出来,让他觉得有些累。
再说,他说这番话,并不是为了得到大家的感谢,他又没有成为民企里带头大哥的意愿,虽然他现在确实有这样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