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页(1 / 2)

在这一点上,被誉为东方犹太人的温州人,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表率。

刚开始起步的时候,他们一无资金,二无技术,就在路边摆个小摊子,哪怕是修鞋擦鞋呢?等赚了点钱,再租个店面卖鞋,生意再进一步,就建个工厂生产鞋,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的发展。

我们家也是这样,那年收了板栗之后,我爸妈先是把家里的年猪买了,变现了几百块钱,然后带着自家,和在村里其它人家赊来的几百斤品相好的板栗,到了省城,卖糖炒板栗,顺带卖早餐。

当时想得很清楚,就是这个小生意做不成,或者不赚钱,家里也能承受得起。

他们每天晚上要忙到12点以后,才能把准备工作都做好,把板栗挑好洗好,把面和好,把豆浆磨好,早上5点又要起床,蒸上一些包子,把煮好的豆浆装袋,再匆匆吃几口饭就出门。

整个白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顶,都推着改装过的三轮车,在我们省城大学城那一块转悠,中午饭就是留下来的两个包子,等到晚上九点多,才赶到租住的地方……

就这样辛辛苦苦一年多,总算存了点钱,然后就租了个店面,开面馆,再存了些钱,就开了一家分店……就这样走到今天。”

女主持人见台下的情况好像又有点低沉,又急着转移话题,“现在的你,物质生活应该很丰富,你能不能跟大家谈谈,你对钱,是怎么看的?”

第四十三章 有钱的标准

“这个当然很简单,钱,当然是不能少的,大学以前,老师们经常对我们说,一定要好好读书,不要等书到用时方恨少,我想接一句,毕业之后,一定要努力工作赚钱,不要等钱到用时方恨少。”

“那按你的标准,什么样才能算是有钱?”

现场观众果然很关心这个话题,在有钱人的心目中,究竟怎样才能算是有钱呢?

“老实说,从小到大,这个标准其实也是一直在变的,现在,我还真得想想,不过,从广义上讲,我一个同学的观点,应该是大部分人的心声,他说,什么是有钱,简单,那就是有钱花,随便花!”

此处果然有掌声,不消说,这样的境界,真是大多数人向往和追求的。

“精辟,是啊,我也想有钱花,然后有一天能随便花,”主持人也拍着手,“那你现在呢,是什么标准?”

“我是一个吃货,一个不太有品的吃货,不管是路边摊还是苍蝇馆子,也不管荤素,热量高低,只要味道好,我都喜欢。那我就从一个吃货的角度来说说这个问题。吃货嘛,有时心血来潮,会特别馋一样东西,比如,我爸妈在省城开了一家面馆——我就不说名字,免得有打广告的嫌疑。”

主持人心说,你都这样提了一句,成功的激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心,还好意思说不打广告?

“我家面馆里,最贵的面,是五块钱一碗,但是,打比方啊,为了满足我一时的口腹之欲,为了吃那碗五块钱的面,我来回花二十块钱的打车费,也觉得无所谓,就是平均一个星期这样去一次,不是很心痛,也不会影响我正常的生活水平,那我认为,这样的日子就算是过得去。那如果我是今天想吃,就花二十块钱去一趟,明天又想吃,再花二十块钱去一趟,就是天天这样,也负担得起,不会影响到生活其它方面的开支,那这样的日子,就算是不错。再进一步,我现在,人在首都,录完节目,突然非常想吃一碗妈妈煮的面,一会就去机场买机票,飞回省城,然后从机场,直接打一辆出租车回到村里,而我妈妈也不会怪我浪费,那样的日子,应该就算得上是奢侈。”

那些还在学校的同学,这会多半还想着以后能不能像冯一平说的那样,过上类似最后那一种说法的奢侈日子,他们其实不知道,对好多人来说,冯一平认为的这种奢侈,真是非常小儿科。

比如,影帝梁先生,每当心情不咋个美丽的时候——比如,梁太太刘小姐,又被曝光在夜店和猛男嗨到飞起的时候,梁先生就会坐最近的航班,到伦敦喂鸽子。

而在场的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成年人,想着每月工资到手后,除掉两边父母的赡养费,孩子的教育费,交通费,剩下有数的生活费,一般还真舍不得花二十块钱的路费,去吃一碗五块的面。

至于最一种,拜托,那是过日子吗,那纯是有病瞎折腾。

“你的这个分档,真很别致。”主持人虽然最希望冯一平说一个具体数字出来,那样才算有钱,不过,从开始到现在,她也算明白了,眼前这个粉嫩青葱的家伙,不是盏省油的灯。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说你这书,我知道,你以前就写过一本很畅销的小说,但这一次,你写的,是一本商业管理方面的书籍,是什么促使你在大一的时候就想写一本这样的书?要知道,给你授课的不少教授,都没能出一本专业书籍。另外,在你写这本书的时候,你预计到了它受欢迎的程度吗?因为据我们所知,美国的不少报纸刊物,对你这本书的评价很高,更不用说世界上大多数的跨国企业,现在也都在谈论你的这本著作,对他们的工作,可能带来的益处。”

“如之前所说,我是很早就在思考该怎么做生意,怎么把生意做好,哪怕我在做这些思考的时候,上帝一直在发笑,我依然没有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