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今天的话,也给了他很大启发,在牵扯到资产的时候,好像资本主义的那一套要公平合理些。
冯振昌想了一会,“这样也行,让那些女的把钱管紧,他们想乱来,手里的钱也不多,把收入明晰一下,也让他们知道乱来的后果,如果做了这两样,他们将来还有矛盾,那我们也算尽了心,对他们家里也有交待。”
“就是这样一来,估计好多人会对我有意见。”冯振昌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
“但是村里的大部分人肯定说你做的好。”冯一平给爸爸的杯子里续上茶。
有这样想法的男人不会少,偶尔去娱乐场所的也不会少,但是真的放下一切,什么都不顾的人,肯定还是占少数。
“我先想想吧!”。
“爸,这个事也不急,你放在心上就好。”
反正以后要真遇到了这样的事,那些人多半还是会找冯振昌他们做主,他辈分资历都在那里呢,与其那时头痛,不如现在就把这些准备做在头里。
在房里,冯玉萱扯着被子盖在头上,一声不吭,梅秋萍坐在床边苦口婆心的规劝她,“你这几年是做了不少事,但是你拿的工资也不少吧,你一个人在外面也呆过那几年,你好好想想,就凭你的本事,能有这么高的收入,是件容易的事吗?我们就说去年,不算平时每月的工资,按年底赚的钱分红,你也能拿二三十万吧,就说你市里的那个干姐妹,叫玉芳的是吧,她比你条件好吧,但她现在能赚多少钱?能有你的十分之一吗?你的心啊,太大了,就是现在让你和一平换一下,你拿三成,那是不是过几年,你又觉得你爸和我拿的太多?你再想想,如果我们请一个外人来做你做的这些事,不说找个能比你做的好的,找个做的不比你差的,好找吧,用的着花这么多钱?妈跟你说一句,面馆不是因为你才成的事,恰恰你是因为有了家里的面馆,才成了些事,你说是不是?”
冯玉萱还是那样躺在床上,一点反应没有,梅秋萍听着客厅的父子两好像谈完了,叹了口气,起身往外走,到门口的时候,冯玉萱“腾”的从床上坐起来,眼睛有些红,“妈,我想通了,你们说的对,是我想的岔了。”
她“咚咚”的走到客厅,“爸,我想通了,你们分的很合理,我一点意见没有。”
“弟,你以后要对我更好些,要知道我现在也是在帮你赚钱。”
第八十五章 震落一地眼镜
冯玉萱能做出这样的表态,当然让冯振昌和梅秋萍很高兴,全天下的父母都想着家庭和睦,冯振昌更是如此。
在上新中国的学校前,他还上过几年私塾,听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好多士大夫奉为圭臬的话,其它的几条,对普通人来说,都是很笼统和太遥远的概念,但齐家这一条,应该是每个男人都要做,也能做到的。
他们在冯一平刚上初中的时候,对女儿多少有些怨言,家里那么难,她却一点都不关心,不过,随着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女儿也到身边以后,以前的那点小小的芥蒂早就烟消云散。
老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话虽然不一定放之四海皆准吧,但准的时候肯定占多数,今人引申开来,说“久病床前有父母”,一般而言,这句话是放之四海皆准的。
儿女可能会觉得父母是拖累,而摒弃他们,但是父母一定不会摒弃自己的儿女,同理,有些儿女可能会一直对父母有意见甚至怨念,但父母肯定不会。
冯振昌认为,要做到齐家这一条,首要的便是公正,这又是一个很难量化的概念,虽然儿子女儿,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理所当然的,儿子当然重要一些,毕竟女儿终要嫁到别人家,只有儿子才是自己老后的依靠。
嫁人后,就是女儿再有孝心,想帮父母做些什么,有时也不是她能做主的事。
在他家,这件事更好区分,就最近的几年来看,肯定是儿子比女儿孝顺,所以他让儿子占三成,女儿占两成,这已经是有些偏袒女儿,对儿子有些不公平的事,他也知道,儿子现在,对这一摊真的是有些无所谓,要是女儿还不同意,梅秋萍可能还会帮着劝说,他自己免不了要生气。
现在好了,儿子不计较,女儿也想通了,皆大欢喜!
至少齐家我已经做到了,他想。
冯一平在回去的路上也在想,虽然姐姐后来的那两句话里,还是有一些赌气的成分在里面,然而也算是个很好的开局。
确定股权这件事,他当然不会主动提,但是自从他成年以后,包括嘉盛装饰,法人代表也已经是他的名字,其它的公司和工厂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