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搬教室,王玉敏顺道把座位做了调整,黑板上画着座位排序表,冯一平被调整到中间第二排,刚好和肖志杰、张秋玲一排,他们两个,把张秋玲夹在中间。
而冯一平身后,就是黄静萍,侧后两排,坐着胡珺婷。
冯一平觉得这个场景很熟悉,一想,这个排位,和《那些年》的电影里的排位有点像。
张秋玲很高兴,肖志杰也很高兴,至于黄静萍,不知道她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张秋玲高兴的哼着歌,把放不下的书,在课桌前面摆成一道小城墙,“冯一平,再有问题问你,这下可方便的多。”
冯一平懒洋洋的回答她,“也不是不可以,主要看你的态度,态度恭顺不恭顺啊,平常孝敬不孝敬啊,唉,又累又渴,要是有瓶冰汽水就好咯!”
“哼!”张秋玲只当作没听到,又继续哼着歌,“啊!多么痛的领悟,你曾是我的全部……”
冯一平在旁边笑着接了一句,“哎,我可不曾像个孩子一样无助哦!”
张秋玲想了一会才明白过来,又羞又恼的拿本书朝冯一平头上砸,“你要死啊!”
一脸不解的肖志杰从张秋玲身后凑过来问冯一平,“什么意思?”
冯一平朝张秋玲努努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你问她为什么发疯。”
后排的黄静萍一直小心的不看前排,低头整理着,这时也竖起了耳朵,准备听张秋玲怎么说,张秋玲当然不肯说,于是,前后排的两个人都有些失望。
开学的第一天,从第一节课开始,外面就喧闹起来,老师们都忙着迎新,一班也一样,又迎来了两个新同学,都是复读生。
说同学还真有些别扭,这两位,一看就比在座的大出一截来,特别是那个叫宋卫泽的,站在讲台上,就应该是个班主任一个时代的人。看他那刮的青梆梆的下巴,再看整个人的神情,如果真和班主任介绍的一样,只有十七岁,那他长的也太着急了些。
冯一平觉得,他应该在二十左右吧,好在他个子比较矮,不然真为难派出所的那些人。
另外的苏勇稍好些,有些木讷,说是十六岁,当然,应该也就在十八岁左右。
这样的情况其实每年都有,像头一年没考上,第二年还接着读的,还算正常,这两位,则是不太正常的那种。
他们初中毕业后,估计还到社会上磨练了一阵,然后再想着回来读书。不过当然不可能还到原来的中,大家都知道你的真实年龄,哪怕平时不说,中考后你考上了,别人一封信去举报,说你早已过了十八岁,那这一番苦功又是白费。
所以他们能来梁家河中学读书,肯定也很费了一番力气。
首先,要到派出所,托人找关系改年龄,然后,又要到教育部门找人改学籍,或者编一份学籍,同时,还要找好离家较远的接收学校……
总之,这些加起来,在外面欠的人情不说,花销也不会小,家境一般的人家想做,还真有些有心无力。
看到这两个新同学,大多数人想的,则是冯一平暑假期间扇赵兴耳光的事,心想,莫不是又有热闹要看了吧。
但是这两位本来就很成熟的同学,为人处世也很成熟,一两天下来,就和周围的同学把关系处的挺好,隐隐又新形成了两个小圈子。
而且,既然他们家里会花这么大的力气把他们送回学校,他们的底子本就不会太差,想必家里平时也给了他们不少压力,估计最近的几个月学的也很刻苦,所以成绩也不错。
特别是那个宋卫泽,在这两天的课堂上,面对各科老师的提问,表现的都不错,数学老师点他和唐少康一起在黑板上做一道几何题,他比唐少康还先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