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页(1 / 2)

梅秋萍也完全不担心弟弟们不知道这个人情,指望那七个小家伙都能隐瞒住,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三点多,冯振昌和冯一平带着七个小家伙回家。至于让那七个小家伙留下来过夜,这个想都没想过,他们三个肯定应付不过来。

回去的时候,他们带的东西更多,好在拿了压岁钱,就连东东也乖了许多,又有冯振昌帮忙,比来的时候快了好些。

翻上最后一座山的时候,刚好碰上大舅来接,冯一平父子这才折返回家。

到了初五,拜年的人也少了起来,陆陆续续的有人上山下地的做事。

初六的那天,又要热闹些,因为出去打工的,大多在这初六和初八两天出门,所以又是好些人家放鞭炮,然后特别是母亲,总是跟在要去打工的儿子或女儿身后不停的叮嘱,一直送到后面的山岗上,直到看着儿女走远,翻过对面那座山,再也看不到,才转身回家。

父亲们的感情就没有这么外露,通常是放完鞭炮后,默默的拎着孩子们的行李,送到塆口,然后找个地方,默默的抽烟。

再玩了一天,就是初八,开学的日子,又到了。

第四十一章 报到

开学,对冯一平他们就意味着,欢乐的过年时光结束了。

十几二十年后,大家都一样,普遍觉得春节是一年比一年没意思,甚至比不上舶来的圣诞节热闹。从前童年时春节的欢乐,再也感受不到。

冯一平再一次切身体会后,真的还是那句话,现在的春节,就连空气里,也弥漫着过年的味道。

为什么呢?明明现在吃的穿的玩的,兜里揣的,完全不能跟十几二十年后比。

现在过年,吃的比平时的好,平时都是家常便饭,过年时都尽量办的隆重丰富。长大后呢,一年四季,谁还缺口好吃的,好多人鱼肉荤腥都吃腻了,反倒喜欢吃清淡些的。过年的时候,即使翻着花的来做,还是提不起多大胃口。

现在,过年有新衣服穿,到后来,衣服平时看上了就买,谁还特意买上一套,大年初一的穿上?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后来平日里就比小时候过年吃的好,穿的好。

我们对小时候的春节的怀念,或许主要是怀念当时的那种欢愉快乐和满足感,更多是精神上的,而这些东西,是后来找不到或者很难找到的。

就像朱元璋还在江湖上漂泊的时候,有一次,饥肠辘辘的他,被一户人家施舍了由残羹剩饭做成的汤,当时觉得是无上的美味,称作“珍珠翡翠白玉汤”。登基为帝之后,叫人重做那道汤,入口却觉得就如同泔水一般,难以下咽,当场就吐了出来。

其实,汤没有变,汤依然是那道汤,是他变了。

山珍海味,偶尔吃一次,那真是山珍海味。

现在的农村,当然,城里的大多数人家也好不了太多,也就是过年的时候,油水厚一些,鸡鸭鱼肉的能放开肚量吃。所以,村里不少人家,特别是那些条件差些的,过年的时候,经常一家有几个人吃撑的。

助消化的消食片之类的,这个时候药店大概可能也许会有,但肯定没有人舍得买,也犯不着花那个冤枉钱。也许年年都有这样的情况,所以大家都有法子对付。也很简单,烧饭的时候,多加一把火,会有糊锅巴,用糊锅巴熬水,一碗喝下去,还是有效的。

这种回忆,其实是甜蜜而苦涩的。

二十多年后,有多少人会在过年的时候吃撑的?

所以梅秋萍后来就说,为什么现在过年没有以前热闹隆重?因为现在天天吃的就像以前过年一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