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峥在庞籍和韩琦的眼中,就像是一匹游走在朝堂之外的饿狼,不但阴险而且令人感到无限的恐怖,如果不能给这匹饿狼拴上锁链,他们一天都没有办法安心睡觉。
已经官居礼部侍郎的鲁清源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眼不发,摸出一个红泥茶壶轻啜一口,重新放到身边的暖坐上,皇帝还没有来,所以大家都还有位子坐,等一会皇帝来了,这些座位就会被全部收走。
太祖爷当年就是依靠收凳子这一招妥妥的将宰相的职权分化成了三种,也就是枢密使,参知政事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个人被称作宰相的时候自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五六个人都可以被称之为宰相的时候,那个位子也就不那么耀眼了。
鲁清源知道自己的上官礼部侍郎刘度,以及参知政事韩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庞籍这些人在为什么事情烦恼。
自从昨天从陛下嘴里迸出“武胜军便宜行事的”的口谕的时候,这些人就非常的担心,脸色就再也没变好过。
昨日傍晚在接到那个军侯给自己带来的礼物,以及云峥的亲笔信之前,他也是忧心忡忡的,当他知道云峥带着自己的一大帮部下打算参加大比,请自己帮着理清考试障碍的时候,一颗悬着的心顿时就放了下来。
他对云峥还是非常了解的,东华门唱名一直是他的心愿,相比之下,武胜军不过是临时拉起来的玩物而已,只要能换到足够的利益,就算是解散武胜军都不是什么难事。
那支军队里的灵魂人物不外乎那些士子而已,只要笼络好这些士子,想要什么样的军队没有?武胜军不过是一群流民组成的厢军,他们都能调教成极度凶悍的强兵,那么,只要把这些士子笼络好之后文职武用,捧日军的麻烦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看着自己对面坐着的那些将门在面红耳赤的为捧日军三个都监之死争论,鲁清源低下头暗笑,这些人到现在还没有发现替代他们的人物已经出现了吗?
当他听到包拯说武胜军的军卒昨晚居然大闹了樊楼,并且打死了一个西夏人,还有七八个西夏人生死不知这个消息,就再次确定了云峥想要参加大比的决心。
作为饱学的宿儒,这件事过一下脑子,就知道那些西夏人算是白死了,赵家王朝从来不杀有功之臣,即使有惩罚一般也会发配军前效命,立功之后就会官复原职,这一点似乎订立的非常详细,是有确实的斩首数目的,是三级还是五级?
鲁清源才不会认为这些能赤手空拳活活的将凶悍的西夏人打死的家伙会没有几颗脑袋的军功,温泉关前虽然只是杀了四万僚人,也是实打实的军功啊。
第四十二章 节外生枝
自以为天衣无缝的事情往往就会出纰漏,以为按照大宋律令就能全身而退的郎坦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还要接受西夏人的挑战。
死掉的那个西夏人是西夏太后没藏氏的侄子,大宋朝堂上已经决定了的事情结果又出波澜。西夏使节宁太古跪坐在宫门前,面前摆着一把刀子,命人将这把刀子献给大宋的皇帝,同时附有一句话:“此刀若不能斩下凶手的头颅,就请斩下我的头颅!”
语气决绝,不容置疑。
知道死者的身份之后,所有人都只能苦笑,大宋和西夏如今正在商讨结盟的事情,虽然看起来丢人,这件事却不容轻忽,西夏需要时间疗伤,大宋这些年被连绵不断的灾害弄得也是遍体凌伤,也极度需要时间来安抚天下,所以此事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这一次西夏极有诚意,不但捉生军再也没有出现,就连保安军,定边军对面的西夏嘉宁军司,石州祥佑军司,左厢神勇军司也全部后退了两百里,这中间舍弃了非常多的军堡,大宋面临的军事压力转瞬间就轻松了不少。
没藏氏的侄儿此次到大宋其实是作为人质过来的,如今还没有来得及当人质就意外身死,没有一个交代恐怕说不过去。
刑部侍郎,敷文阁学士邵东元将大宋的判决文书放到宁太古的面前时,宁太古纵声长笑,生生的将那封用加厚硬纸书写的判决书一块块的吃了下去,红着眼睛道:“发配军前效命?发配到哪里?云峥麾下?邵侍郎您认为这样的判决对它们有效吗?
云峥乃是无耻小人,老夫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他是我西夏君臣的死敌,这样的判决只会增加他们的嚣张气焰。
西夏军既然能后退两百里,也自然可以前进两百里,我国现如今虽然疲敝,但是只要老夫将此事的前因后果如实上报,老夫相信,那些被云峥欺骗过的将帅绝对会同仇敌忾,即使有再大的困难也会克服掉誓报此仇!”
邵东元袖着手道:“使者以为如何处理才合适?这些人都是我大宋的功臣,杀不得的,你西夏也没有动辄杀功臣的习惯吧?再说先动手的可是你口中的没藏氏,厮打中被瓷器刺伤,这是谁都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啊!”
宁太古将缩在袖子里的手拿出来,手上有一本奏本递给邵东元道:“既然大家都有道理,那就用血来证明谁到底是正确的。”
邵东元接过来看了一遍,皱着眉头道:“你打算出三十名武士和他们作战?不是一对一的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