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溪体验这种酷刑只是十息左右的时间,所感受的痛苦却是从小到大有记忆一来最深刻的一次。此刻虽然丁豪已经放手,不过极热之后由于血液迅速降温却又带来了一股彻骨极寒。郭溪脸色苍白,浑身颤抖,卷缩在大帐一角,满眼充满了恐惧,连自己为何会遭受这种无妄之灾的原因都不明白。
太史昆待到郭溪喘过一口回魂气,问道:“老骗子,我的手段如何?其实这也不算什么啦!我手下还有一位名叫巧音小弟的,他最擅长的就是将你经脉一根根抽出来,抹上些盐巴再塞回去。怎么,你想尝试尝试吗?”
郭溪被太史昆这句话吓得魂飞魄散,连忙摇头。
太史昆冷笑一声,道:“知道怕就好!我告诉你,做我的官,欺下可以,瞒上的结局却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被各种各样的酷刑折磨而死!高官厚禄我都给你,而你,在享受之余,也不要忘记为我好好做事!得了,出去吧,到了下午我会将你应当做的事以文书的形式告知你。还有,赶紧的把满脸鼻涕眼泪给我弄干净,背上你姘头,继续装出个孝子的模样!”
郭溪与那妇人连声谢过不杀之恩,被两名士兵架出帐去。一对男女前脚出去,书记员们立刻发问道:“昆哥,这行骗之人往往是贪婪之辈,眼前的财宝多了,只怕是性命他也不顾了!您既然已经揭穿郭溪的真面目,又怎能相信这个奸妄之辈,将县令交与他去做呢?”
太史昆哈哈一笑,反问道:“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来问你们一句:如何能最快捷的提高占领地民忠度?”
书记员们多是十七八岁的年纪,对于民政之道还没有深入研究过。他们七嘴八舌一番回答,多是说了些减轻赋税开仓放粮一类的办法。
太史昆微微摇头,道:“减轻赋税,总归还是有税收;开仓放粮,不能永远放下去。非灾非难时做这等事,多半是官员为了获得政绩所为,却不是一个决策者应当考虑的。我认为,在短时间内获得民心,最好的办法就是杀掉民众最憎恨的那个人。”
“民众最憎恨的人?”书记员们大眼瞪小眼,谁也不明白昆哥说的是哪个。
“若是郭溪这厮动了贪念,引起了武清县民众憎恨,不正好是个提升民忠度的好材料么?我不怕他贪,就怕他贪的不够伤天害理呢!哈哈哈!”太史昆自顾自的笑了一阵,完全没顾虑旁边一众小书记员们已是满头冷汗。他又道:“再者说,眼下武清县还有许多事情要解决,绝不是一个愚忠愚孝之辈能做得来的。郭溪这厮擅长愚弄百姓,还有小辫子捏在我手中,正好是个做事的材料!”
太史昆说出的这番话,句句实情。要知道一到下午申时,天京城就要接管武清县了。届时,将有一大摊子闲杂事务要抓紧处理,其中最为重要的有四点:
一曰接管县衙;二曰清算田产;三曰安抚民心;四曰制定役税。
这四样事务,进则伤民,退则伤君,尺度尤其难以把握。更何况,太史昆还想要利用这些事物来传达一个理念:官儿,民选的就是比指派的好!
这个理念,并非是源自于现代民主思想或是普世精神的影响,而是因为太史昆出于对如何形成统治力的思索。
想要统制一个地区,有许多办法可供选择。比如说武力,比如说文治,再比如说宗教、民族等等。可是以上种种统治方法,却都不适合太史昆目前的情况。
无论是武力还是文治,现在天京城都不可能派出足够的人手管理武清县与其它即将要占领的地区;若说是依靠民族,整个析津府汉族、契丹族、女真族、渤海族、室韦族、回鹘族等百姓早已不分彼此的聚居在一起,引发了民族争端只能是哪个民族也不好过。至于宗教……抱歉,就连太史昆本人都是个僧、儒、道、共产等每个信仰都有那么一点点的主儿,你叫他如何在寺院道观并立一个山头的析津府推行单一信仰呢?
思索良久,太史昆决定在治下推行一个诱骗了无数现代人的名词——民主选举制。他要在治下各个地区都建立民选政府,并务必使得治下民众由衷的认为民选政府比皇帝派来的政府好上一万倍,只有这样,天京城治下的民众百姓们才会从心底将民选政府当做自己的家园,并心甘情愿拿起刀枪保卫它。
正是由于这种想法,太史昆才会将所有从君主体制下得到好处的群体全数驱赶,而将在君主体制下的受害者全数保留。太史昆可以预见到,用不了多久,武清县的百姓们就会产生翻身农奴把歌唱的热情,如果接下来能给百姓们提供一个只要努力,就能够更好的生活的良性经济体制、竞争体制,那么万众归心几乎就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就算是一个纯正的契丹人,生活在这种体制下也绝对不愿再回归耶律氏的统治。
当然,太史昆祭出“民主”这个法宝的原因还有一点:在这个时代,比起在君主体制下玩手段的本领,超越太史昆的人不可计数;但是在这个时代中,懂得在民主的外表下动手脚的人,好像还暂时没有。毕竟经历了现代的耳熏目染,太史昆有信心在短时间内用什么黑幕潜规则玩转一切打着民主旗号的事与人。
作为生长在红旗下的人,太史昆从来就不相信世界上有什么民主,也从未想过真正的民主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说,从一开始太史昆准备实施的就是伪民主,因此,他找的代言人自然须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才行。而接管武清县后四件重要的事务,也必须是要按照天京城的安排去做,才能够实现太史昆的安排。
第122章 兵役
接管县衙,本不是一件大事。武清县的大户人家全部被驱逐了,因而县衙内的户籍与各种文书已经变得不怎么重要。取得县衙这一套三进大跨院的控制权,实际上象征意义要远远大于实际意义。
正是因为其象征意义的巨大,所以接管县衙的工作完全是一个展示新政府形象的机会。所以太史昆给出的要求是:拆除县衙大院的院墙,扩建为县政府广场。广场内建造休闲娱乐设施,务必做到亲民。县衙所有建筑物不得设锁,百姓随时可以进出。至于百姓可以旁听审案等政府工作,本就是万恶的封建帝王允许的,只是到了如今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新社会后,反而不允许百姓旁听了而已。所以这些个面子活自是不需要太史昆操心提出了。
所谓清算田产,自是包括了大户人家逃跑后遗留的所有田地与房产。大户人家不愧是大户人家,逃离的人数约占武清县总人口的五分之一,留下的土地却足足是武清县所有土地的九成有余。这些田产,在兑现了太史昆许下的每人两亩三分田、每户一套房的承诺后,将统一由武清县衙组织拍卖,所拍的款项,一部分上缴天京城,一部分留作武清县的发展费用。当然,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绝大部分土地将会被天京城群豪拍得。
安抚民心是个系统的活计,以太史昆的利益出发,安抚民心的目的无非就是要得到民忠,前面接管县衙与清算田产都有很大程度是在为此事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