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页(1 / 2)

古德拉无力进攻首都,只得向卡尔杰斯求援,结果卡尔杰斯以部队连续作战太过疲劳为由,拒绝帮助其攻取首都。

卡尔杰斯心里非常清楚,如果一旦攻陷首都,自己不好处理,如果交给自治军则自己白白损兵折将却捞不到好处,而如果自己占据,不但得罪了自治军,更可怕的是边防军的地盘会将政府军和自治军隔离开来,自己就变成了众矢之的。

如此两面不讨好的事情,卡尔杰斯可不会去做。见到卡尔杰斯毫无帮忙的意思,古德拉只好让手下最精锐的两个军在莫斯城下构筑坚固工事,防备对方的进攻,而其他部队则被分散到所有控制区里,接收和稳固刚刚得到的地盘。

经此一役,政府军的地盘再次被缩小,其面积只占原来国土面积的四成了,而且他在莫斯国内所占有的已知石油储量也只剩下三成,见到这种情况,波士顿帝国再也坐不住了,他们立刻派出代表赶赴各国,希望能够调停这场莫斯王国内战。

中华帝国扶植的势力已经占足了好处,自然是见好就收的,而雅曼帝国也是闷声发大财,终于有了自己的石油供给地,对和平建议也是满口答应。因此在910年11月2日,中华帝国、雅曼帝国和波士顿帝国代表,连同莫斯王国国内三方势力代表一起在波士顿帝国的高谭港签署了停战协议。

波士顿帝国为了保住莫斯王室所保有的最后几块油田,急于签订和平条约,现在摆明了北约和同盟国联手为难自己,再打下去就是犯傻了。因此波士顿帝国提供了很优厚的条件,并强压莫斯王室要求其答应。

最后三方势力以实际控制线实现了停火,莫斯王室也因此对古德拉的滨海自治区和卡尔杰斯的南部特区政府表示承认,好在虽然失去了这些地区的实际控制权,但是他们名义上还是承认莫斯王国国王赫尔南德中央政府的地位,总算给莫斯王室留下了最后一点面子。

第四百九十八章 夺取高加索

这次合约的签订,三大国际势力皆大欢喜,他们都有了自己能够掌控的石油供应地,但是方啸宇对此是不会满足的,他要继续隐晦的对其他两个强大势力进行蚕食和挑拨,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的消耗他们的势力,为可能的下一次世界大战做准备。

暗中对付这些世界上的主流势力是中华帝国的既定国策,但是这些手段是需要时间才能慢慢显现出威力的,当下最为重要的是另外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自然又回到了红色俄国,只不过这一次他怂恿的不是亚历山大三世,而是伊斯坦帝国的阿卜杜勒二世。

早在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为了获得巴库的石油,伊斯坦帝国就策划了一次对俄国的大规模进攻,可惜伊斯坦帝国的装备不够先进,兵员素质又差,在初期取得以部分进展之后,被人家打了回来,要不是哥萨克帝国在东线发动攻势牵制了俄国大部分兵力,说不定俄国已经攻入伊斯特帝国本土了。

在那一次之后,阿卜杜勒二世就痛定思痛,一门心思的要强大自己的军力,而作为新晋的北约成员国,他最好的选择就是中华帝国了。

当阿卜杜勒二世向中华帝国提出来军事援助申请之后,方啸宇立刻予以了答复。中华帝国军方不但派出大量教官,为伊斯坦帝国训练新式陆军,还将大量伊斯坦帝国军官送入中华帝国的多家陆军军官学校进行学习,此外一批文化较高的伊斯坦士兵,被获准到中华帝国学习战车和战斗机的操作技巧。

这些士兵进入军校学习之后,中华帝国没有对其有任何歧视行为,完全按照本国学员的标准,教授同样的知识,他们甚至在学习的期间内参加了一届在吐蕃郡内进行的彩虹军演。

这次军演让伊斯坦士兵们大开眼界,回国后也许是为了虚荣心,他们大肆宣扬彩虹军演的真实性和对技战术水平的提高,这让北约各盟国都开始注意起,中华帝国的这种完全实战条件下的军演了。

在从中华帝国军方获得了军演的详细资料之后,各盟国纷纷提出派本国部队,参加这一军演以增强战斗力。有与友军增进默契的机会,方啸宇自然满口答应,不但是由陆空军参加的红旗军演允许各国参加,方啸宇还要求军方每年进行一次海上军演,同样邀请各盟国参加。

即便方啸宇答应了各盟国的要求,但今年的军演已经结束,邀请也要明年了,而如今随着伊斯坦帝国的受训军官与士兵陆续回国,国内的部队整训计划也接近了尾声,感觉已经有了足够实力的阿卜杜勒二世准备再次入侵俄国了。

在漫长的冬季中,伊斯坦帝国一直在做着充足的战争准备。在中华帝国教官的建议下,大量野战机场和防空工事开始在边境地区修筑了起来,同时刚刚训练完成的各支部队也陆续进入了阵地。

911年4月2日,阿卜杜勒二世宣布对俄国再次展开攻势,挑起了第二次俄伊战争。伊斯坦士兵们经过中华帝国教官的训练,早已经脱胎换骨,不再是原来的那一支鱼腩部队了。在首先发起的攻势中,伊斯坦帝国的各支部队,居然打起了中华帝国一般的快速突击。

先期出动的是伊斯坦帝国新组建的空军部队,他们使用的是和中华帝国空军相同的金雕2型战斗机和鲲鹏1型轰炸机。在俄军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伊斯坦帝国的空军抢先越过了实际控制线,首先轰炸了俄军的十多个前线机场,将俄军部署在南线的三百架各类战机统统毁在了机场上。

当俄军最高统帅部接到南线空军覆灭的消息,他们被惊呆了。伊斯坦帝国一直都是鱼腩般的部队,俄军对他们也非常轻视,甚至在高加索一线的防御部队数量和武器装备,还不及东方防线的十分之一。现在伊斯坦帝国居然打出了如此犀利的一记重击,这如何不让俄军将领们惊讶。

自从上次大战之后,双方实际上是不了了之,根本没有签订任何停战协议,因此双方算是一直处于战争状态的,自然也谈不上宣不宣战,由于事起突然,现在俄军最高统帅部只能想方设法的调集部队,让前线能够顶住伊斯坦帝国的进攻了。

亚历山大三世给俄军的压力太大,造成大部分精锐俄军都驻防在东部战线,南线只有不足二十万俄军,而且他们大多是卫戍部队,先进装备尤其是反战车武器不多,何况在南线和国内之间,还横栏着一道大高加索山脉,这让俄军的物资补给与兵力调动非常困难。

俄国国内经济形势一直不佳,外汇来源的主要依靠就是北方的各种金属矿藏和南方的几处油田,而油田中尤其以巴库为最大。建设资金短缺,使得俄国的基础设施并不是很好,从国内到高加索地区只有两条初级公路,并无铁路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