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美军车长也有勇气十足的,不但脑袋露在外面观察情况,还用炮塔顶上的机枪扫射德军车长。
德军的车长也当仁不让的用炮塔顶部机枪还击。
所以这个年代,当一名精英战车车长其实是最需要勇气的,因为战斗的时候其他人都在战车的装甲保护下,只有车长脑袋要露出来观察情况。
虽然德军和美军的战车都在指挥塔设计上下了不少功夫,以求车长不需要探头出来就能充分掌控战场状况,但这个年代的光学设备实在太简陋,怎么设计都没办法满足需求,要获得最好的视野,车长还是必须要探头。
十分钟后,德军装甲部队完全穿过了美军阵线,将一百多台瘫痪在地的战车留在原地。伴随进攻的装甲步兵立刻分出一部分部队,逐个检查那些铁罐头是否已经被击毁。
于是,装甲步兵和下车作战的幸存美军装甲兵的交火又开始了。
和德军不一样,美军装甲兵下车作战是传统,两个时空都是这样。德军装甲兵也有自卫用的短冲锋枪,但不会刻意去使用。但美军不同,美军装甲兵专门有个口令叫“fight-on-foot”,这个指令有很多用处,比如战斗结束了,下车参与打扫战场(其实就是搜刮战利品),再比如战车故障了,下车步战。
美军的装甲兵经常会有汤姆森在车上,在另一个时空,有些美军装甲兵还会带着bar之类其实不适合放在战车里面的长枪。
当然美军的步战和苏军不同,苏军那是一脚踩油门撞你脸上大家动不了,然后下车用莫洛托夫和波波沙解决战斗,是一种装甲战术。苏军在面对德军的重型坦克比如虎式的时候,经常就这么干。虎式的悬挂系统比较精密,这大家都知道,t34一下撞上去,虎式的悬挂多半要趴窝,然后虎式的八八炮又比较长,t34撞上去之后虎式就基本没办法用主炮攻击到它了。这个时候苏联人就跳出来,手提波波沙,七十多发的大弹鼓先压制你不让你露头,然后莫洛托夫扔发动机散热盖。
所以苏军的下车步战是作为装甲对战的一个部分存在的,而美军的下车步战更像是过去骑兵部队的下马作战,多数时候是在无奈的情况下应对敌人步兵攻击用的。
所以《英雄连2》这游戏里只给美军装甲部队安排下车作战这个特性是有道理的,只是这个设定让美军在v对战的中前期太强了,被人中前期出了轻甲单位被打坏了,要工兵来修,美军随便找个旮旯停下来自己成员下车就刷刷修好了。更扯的是轻甲飙车的时候被断腿,换了德军或者苏军那就白白捐掉了,美军刷拉一下下车,出来一队三星老练的步兵,手上可能还有个巴祖卡或者一个汤姆森,把没老练的德军列兵打得不要不要的……
扯远了。
总之,美军装甲兵下车作战那是有传统的,和美军过招了一年多的非洲军部队都知道这点,所以白色伤痕也不敢怠慢,留下步兵挨个检查罐头,防止那帮美军装甲兵下车之后给后面的部队造成麻烦——要知道后面的部队可能都是行进队形开进的,被突袭肯定很伤,哪怕只是步兵突袭。
不过总体而言,作战进行得非常顺利,巴顿的进攻矛头在第一轮对冲中被蒸发,而白色伤痕的先头部队还保持了相当的战斗力。
这种装甲会战,其实就是双方打交换比,没有什么花哨的东西,就是正面对肛,肛到最后谁还有兵剩下谁就赢。
尤其是在阿尔及利亚的沙漠上,根本没有什么“要地”可以防守——高地什么的是有一些,但都是战车能直接压上去的地形,唯一能用来防守的就是各种反装甲火力,其实也是一种交换,换到最后敌人死光了,就赢了,自己先死光,就输了。
反正古德里安是认定了自己部队训练度高作战技术强,装备也更好,我交换比高,所以不跟你玩花样,我就正面肛你抢时间——因为我的补给支持不了太久。
巴顿则认定了我人多,战车多,我就跟你换,让你交换比高,我一样换死你。
第945章 啊对了,恭喜edg
巴顿在司令部里,面对地图上满满的红旗,从战斗开始之后一直保持着的冷静面容终于出现“裂痕”。
“难以置信!德军竟然在正面对决中击溃了我们六个装甲师!而他们现在依然维持着攻势!这个地图上的番号是怎么回事?这个叫白色结痂的师已经和我们一整个装甲师遭遇,结果连脚步都没被绊住,导致我们后续部队还没抵达原定的作战展开地域就直接和它们遭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他们还击溃了一个反坦克炮阵地,然后他们还在前进!正常情况现在他们应该已经停下来休整了!”
没有人回答巴顿的话,因为没人知道前线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支担任前锋的德国军队到底受到了多少损失。
巴顿继续说道:“在其他的地方,我们的反击都颇见成效,我们已经迫使左右两路德军放慢前进速度,唯独这个中路还在以原来的速度前进,他们现在这个前进速度,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才半天时间他就快要穿透我们预定的机动作战地域了,他们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是我军的战车,现在他们光是路上跑坏的车辆就能占到总战车数量的三分之一了!”
“德军的车辆在设计的时候就特别强调长距离机动时的可靠性。”
“我知道!”巴顿打断了参谋的话,“但他们肯定会有不少车抛锚不是吗?加上战斗损失,这个装甲师应该已经没有多少兵力了才对,可他们现在依然在非常凶狠的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