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姬当然对这个结果不满意,她继续向前线调动重炮,甚至有情报指出,钢铁姬可能会在前线使用毒气。
林有德这边,空军还在继续储备云爆弹,林有德的云爆弹效能和另一个时空越战中美军使用的还有一定差距,必须大量投放才能取得足够的效果。
不过林有德的将军们在策划一个新的、不需要使用云爆弹的攻势。
德军统帅部的看法和林有德一样,认为光靠巷战是不可能赢得华沙保卫战的胜利,因此必须发动一次装甲进攻战,从城市之外的平原上发动攻击,用装甲部队撕开围攻华沙的俄军的侧翼,挺进后方,将俄军部队切割成互不相连的几块,并且完全破坏俄军的后勤系统。
现代战争如此依赖补给,当城内俄军没有弹药的时候,他们也就只能投降了。
此外,而前线的曼施坦因和海因茨对统帅部的华沙包围战没有兴趣,他们要求林有德将新组建的装甲部队加强给b集团军群,然后由他们发动向乌克兰的攻势,目标是歼灭分散在卢布林到热舒夫之间的乌克兰第二方面军。曼施坦因认为摧毁第二方面军,可以让俄军侧翼暴露在危险之中,这样就能迫使俄军放弃对华沙的围攻。
理论上讲,德军统帅部是战争的最高领导机关,应该以统帅部的意见为主。但是曼施坦因和海因茨都是林有德特别看好的军官,他们下决心要利用林有德对他们的青睐,推行自己的主张。
双方的撕逼,成了林有德在1939年8月最烦心的事情。
第573章 总算没有断更
林有德看着互不相让的两群军官,不由得叹了口气。
“你们双方可以不必这么针锋相对。”林有德先试着缓和一下气氛,“毕竟大家最终的目的都是一致的。”
“但是有人的计划会导致我们走向失败。”海因茨毫不掩饰自己对统帅部诸位的对抗意识,“在华沙周围发动围歼战?说得简单,整个华沙战场后方都密密麻麻的都是俄军,进攻部队会不断遭遇敌军的抵抗,俄国人会发现他们能从很近的地方调动来大量的部队封堵突破口。攻击应该选择敌人薄弱的地方,这是常识。”
“只要计划周密,就不会出问题。”德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严肃的说,“在乌克兰方向进攻根本不可能取得什么成果,敌人最多加强一下侧翼的防守,甚至,他们可以得到机会趁机进攻我们的侧翼。”
“你们之前也是这么说的,难道到了林先生面前还要继续用这个理由来敷衍么?我们已经反驳过这个观点了,俄军的机动力不足,以步兵部队是不可能发动这种大规模的穿插作战的,我们有充足的时间来吃掉俄军进攻的步兵部队。离开了城镇和坚固设防的阵地,步兵部队在装甲兵面前就是被屠杀的存在。当年步兵面对骑兵的时候,至少还可以用方阵来应付一下,但现在步兵可没有能够应对携带火炮的装甲部队的攻击。”
“也许你说的确实有道理。”哈尔德对海因茨说,“但是,装甲部队要如何应对敌人的战姬呢?我必须提醒你们,为了在你们进攻这段时间守住华沙,我们必须要派出足够多的战姬来执行防御作战。也就是说我们可没有多余的战姬来支持你们的突进行动。”
像这种攻击行动,一般要多批次的战姬轮番投入,以保证前线有足够多可以作战的战姬。
“华沙前线真的需要这么多战姬么?”
“俄军战姬部队实力强大,加上波军战姬在开战最初的几周损失惨重,所以现在只能靠我们的战姬和俄国抗衡。”哈尔德说着看了眼林有德,“波军战姬的损失情况我们统帅部参谋部应该已经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递交给nerv的公文处理机关了。”
“是的,我已经看到那份报告了。”林有德点点头。
波兰人犯了和上个时空的苏联人几乎一样的错误:苏联人是把太多的作战飞机放在前线的机场导致开战之后空军几乎被一网打尽,而波兰人则是一次过在前线配置了太多的战姬,结果被俄国人瞬间歼灭掉自己大部分战姬。当然,波兰人立刻动员了三等四等血统的战姬来补充,可战姬的血统差距造成的影响其实还是很明显的,另外,一次过损失那么多魔导装甲对波兰的后勤也是个巨大的考验。
波军已经把所有储备的魔导装甲零件都用来组装新装甲了,而波兰的魔导装甲生产能力甚至不如瑞典,要自己补充这些装甲的零件几乎不可能,所以对德军的后勤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林有德很清楚哈尔德说得对,如果要按照曼施坦因他们的作战计划,那他根本拿不出足够的魔导装甲来配合他们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