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巴格达,情况又复杂得多。
巴格达和巴士拉不同,原本巴格达城内就有阿拉伯部落,部落的酋长因为在奥斯曼帝国镇压叛乱的时候站对了队,现在仍然有着巨大的权力,英军在巴格达的时候也要给这位酋长足够的面子。
所以1936年淡水河谷与nerv进入巴格达的时候也给阿拉伯酋长以及他的亲信们备了相当多的礼品,和对待巴士拉附近的阿拉伯游牧部落的态度完全不同。
但是在和阿拉伯酋长们打好关系、获准在巴格达周围定居之后,淡水河谷就开始故技重施,大批中国人进入巴格达,首先中国人占据了那些因为最近十几年阿拉伯半岛的动荡而闲置的房屋,紧接着中国人开始用自己的勤劳和生活智慧夺取阿拉伯人的饭碗。
世界上最古老的农耕民族在生产能力方面绝非阿拉伯人所能比的,黄皮肤的新来者迅速把自己的存在感渗透进了这座古城的方方面面,在每个行业里发挥起自己的优势。
林有德的糖衣炮弹一直没停,成立的阿拉伯酋长权贵们拿了很多好处的同时给了中国人许多特许权,这大大加快了中国人抢饭碗的速度。
在淡水河谷对巴士拉附近的阿拉伯部落宣战后,林有德曾经一度担心巴格达的阿拉伯酋长“反水”支持自己的同族兄弟,但最后他发现这帮人根本不把其他部落当自己人。
按林有德的印象,1930年代阿拉伯应该已经开始觉醒民族意识了,可显然他高估了阿拉伯人。
难怪后来大英帝国可以把好好一个大阿拉伯国给拆分成约旦、埃及、阿联酋等一系列独立国家,然后在这一群独立国家中打进一个叫以色列的钉子——好吧,以色列的建立对英国来说是个意外,不过很快大英帝国就发现以色列的存在可以阻止分裂的阿拉伯国家重新统合成大阿拉伯国,进而保护大英帝国在中东的利益。
总而言之,阿拉伯人这种不团结的表现让林有德和他的小兄弟们都非常的高兴,团结就是力量,不团结就只能任人鱼肉。
在巴士拉地区基本平定之后,淡水河谷开始执行伊斯坦布尔到巴士拉铁路东段的建设任务。1936年10月,巴士拉到巴格达的铁路开始动工,之所以能这么快动工,多亏了上次大战前德国工程师和勘探队留下的测绘资料。
而从巴士拉到法奥的铁路则进入勘探阶段。
为了保证铁路施工的安全,大批淡水河谷的准军事武装从巴士拉向着巴格达前进,准备在沿途建立据点,扫荡不配合的阿拉伯部落——当然在淡水河谷的宣传中这些人都是强盗。
林有德还下达了指示:铁路修到哪里,军垦就进行到哪里,要彻底保证铁路线的安全。
除此之外,中东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飞机大队也建立了,第一批60架闪电式俯冲轰炸机哦不,农药喷洒机从德国汉堡起运,同时机场也在巴士拉郊外紧张建设中。
第287章 老龙套也来发挥余热了
贺老六直到在广州搭上船都没想明白,这个“生产建设兵团”到底是个啥玩意。
他本来只是想要去南洋混口饭吃,到了广州没打听几天就听说南洋那边要招人加入这么个玩意儿,贺老六就应征去了。
结果他刚说完自己曾经在神机营当过兵打过鸟枪,就被任用了,在他前面的小年轻可是被问了老多问题。所以贺老六还有些疑惑,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被录用了,就拉着那位考官的手问了好一次,搞得人家有些不耐烦了才作罢。
就这样贺老六被送上了大轮船。
在船上贺老六就觉得有些不对劲:船上有统一的号令,每天按时起床按时睡觉,连吃饭都在一起,吃饭前还要学唱歌,学唱歌就算了,还要分成几个组和其他组斗唱,声音不够大就不能吃饭。
这些规矩谁不服从就要被惩罚,跪在甲板上晒太阳。
等到出海第六天,终于有个小子受不了了,顶撞了一身沙色儿衣服的官儿,结果被吊在船尾的架子上用大鞭子抽。
贺老六这才看明白了,这根本不是什么移民船,自己也不是去当农夫工人混饭吃的,自己这要去打仗啊。当时他就后悔了,好死不如赖活着,生活再怎么苦,也性命无忧,打仗可是要死人的。
当年贺老六当兵,在东北和瀛洲人干得天昏地暗,多少兄弟血洒黑土地,结果最后毛都没得,贺老六离开军队的时候,除了一块冷冰冰的尖角角章子之外,啥都没剩下,兜里一共才两块大银洋,回到家之后还发现老婆跟人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