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页(1 / 2)

这一下薇欧拉沉默了。

可狐狸却再次有话说:“我说,你现在一说,我也觉得这个计划有成功的可能,但之前完全没听你提过啊,为什么你之前都没想到呢?”

看来狐狸已经完全看穿了林有德是刚刚想到这个主意这点。

林有德挠了挠后脑勺。

其实他是被既有经验误导了,上个时空德奥合并,是奥地利本身有民意的情况下,小胡子出动德军武装占领,然后公投。

所以林有德也想着照本宣科,有民意支持之后派出军队,武装吞并,再公投什么的。

但现在想来,奥匈是一个专制国家啊,只要说服了君主,又有民意,那要合并唯一的难点就是那个君主对皇冠的热爱程度了。

偏偏那个君主是斐迪南。

只要自己说服了奥匈的皇帝,“再造神圣罗马帝国”的功绩会给他林有德带来巨大的声望。

就算失败,自己的外交行动也会给之后的行动造足声势,那时候德国出兵看起来会更加合理,列强们对德国的指责也会少很多。

另外,不管行动结果如何,他林有德的声望都会提高,区别只在提高多少罢了。

林有德越想越觉得这是一步好棋,自己之前没想到实在太失策。

所以啊,人无论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让既有的知识和经验挡住自己的视野。

记下以上教训后,林有德拿起电话,开始安排自己的维也纳之行。

第104章 朋友你知道涂山么?

在林有德动手策划维也纳之行的时候,各国对维也纳遭遇的危机的反应也各不相同。

俄国人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支持匈牙利吧可以肢解奥匈,这样它在巴尔干就少个对手,但支持匈牙利会让罗马尼亚不爽。俄国可是斯拉夫人的保护国,罗马尼亚人属于斯拉夫人,所以这样怎么看都说不过去。

最终俄国人选择了观望,反正已经有德国支持匈牙利了,估计奥匈这次铁定要失去它的“胸”了。如果德国人能更进一步让奥匈彻底瓦解,那至少以斯拉夫人为主的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可以妥妥的被拉进斯拉夫势力圈。虽然克罗地亚人信天主教,和俄国保护的东正教势不两立,但到时候这些东西都可以商量嘛。

和俄国人一样,法国人也选择了观望,巴黎的人们的目光再次被第一执政克里斯蒂娜的丑闻吸引。这是她再次当选前那丑闻的“续篇”。上次丑闻的主角,一位叫做让保罗的政府雇员,在1933年的一个早晨冲进《费加罗报》的编辑部,要求找费加罗报的总编。

见到总编之后,这位曾经的第一执政绯闻情人表示自己有猛料可以爆,但总编却委婉的拒绝了他的要求。

绯闻情人先生显然认为总编从波拿巴家族手中得到了好处,他站起来咆哮道:“一个月前就是你们为了自己报纸的销量,毁了我的生活!现在我想从你们这里得到一点补偿,你们却这样对我!你们这群拿着笔杆子的混账!”

他一边说一边掏出手枪,对着总编的胸口连开六枪。接着他把枪管伸进自己的喉咙扣动了扳机,但他忘记了自己的左轮只有六发子弹。

更糟糕的是,他匆忙中竟然没有带装填用的子弹。

发现他已经没有弹药后,记者们冲进屋来,七手八脚的把他按在地上。这时候才有人去确认总编的状况,然后发现总编已经身亡。

法国人一向喜欢这种事情,很快被波拿巴家族的对手们掌握的报纸开始大做文章——其实这位让·保罗先生政治嗅觉太不敏锐了,他如果选择的不是“号称中立”实则无节操的费加罗报,而是选择那些背后有靠山,用屁股来思考的报纸的话,说不定他已经成功挽救了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