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页(1 / 2)

当天的自由人报被抢购一空,临时加印了十几万份,仍然供不应求。很快类似的照片完全占据了法国报纸的版面,人们在猎奇心理和人类良知的双重驱使下不断的购买这些报纸,然后泪流满面。

许多法国城市决定同时敲响所有教堂的大钟,为逝去者举行盛大的弥撒,紧接着,严惩恶魔的呼声不断高涨。

正被丑闻困扰的法兰西第一执政克里斯蒂娜立刻发表了一通激昂的演说,表示法国政府将秉承大骑士罗兰传承下来的骑士精神,坚决和恶魔战斗到底。

而在伦敦,本来情况还比较稳定。英国人几乎和林有德同时获得了大屠杀的详细状况报告——当然也包括英国间谍们发回来的照片。英国绅士们发挥着自己淡定的传统,在沙龙和桥牌桌上优雅的谈论着屠杀、制衡俄国的政策和“那个中国人的演说”。

可是当法国决定以坚决的手段消灭“塞尔维亚的恶魔”时,英国人坐不住了。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这句话在林有德原来的世界很多人以为是温斯顿·丘吉尔原创,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早在丘吉尔的祖先,约翰·丘吉尔那个年代,英国政治家就开始奉行这套原则。而当不列颠成为日不落帝国后,这套原则更是被英国人在外交上贯彻得淋漓尽致。

不管是哪个世界,英国都在第一次大战结束后立刻开始限制法国,以阻止法国获得欧洲大陆的主导权,英法之间的默契随着凡尔赛合约的签订便荡然无存。

现在法国准备进行干涉了,英国立刻就开始担心法国在巴尔干获得一个立足点,那样仍然保有相当力量的法国舰队就有可能在将来直接威胁英国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进而威胁英国和印度之间的通路。

于是英国的绅士们动作起来,很快塞尔维亚来的特使被恭敬的请出了他们原来的住所,搬到了远离威斯敏斯特宫和白金汉宫的地方,紧接着英国外交部发表了一份措辞强硬的声明,谴责塞尔维亚人在萨拉热窝的暴行,要求他们立刻放弃对波斯尼亚的占领,退回凡尔赛条约中确定的塞尔维亚国领土内,并且交出他们的神姬,由永久中立国瑞士进行囚禁。

这些条件理所当然的遭到了拒绝,于是英国地中海舰队派出了一个支队,直取爱琴海。

但就像林有德预料的那样,英国没有直接出兵干预的打算,他们只是怂恿希腊组建巴尔干联军。

1932年3月中旬,一支由希腊牵头,包括了马其顿、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军队的南巴尔干联军组成了,但是联军只是陈兵塞尔维亚国境线上,并没有急着踏入塞尔维亚的国土——尽管参加联军的国家每一个都希望自己能从这场战争中分点好处。

联军在等待奥匈帝国军队南下,以便“夹击”塞尔维亚军。

维也纳,茜茜·冯·康拉德正大踏步的走在通往帝国议会议事厅的走廊上,她那钉着铁的鞋底在走廊上敲打出一连串铿锵有力的足音。

“小姐。”管家打扮的人紧追在茜茜身后,“小姐,您这样太唐突了!”

茜茜猛的停下脚步,回头瞪着管家。

“太唐突了?我们的人民已经遭到屠戮,更多的人民正在落入可怕的恶魔的魔爪中!我现在做什么都算不得唐突!”

“议会也没说不出兵啊,他们只是……”

茜茜不再理会老管家,转身继续大步流星的冲向正在举行会议的大厅,梳成辫子的卷发随着她的脚步来回摇摆,在阳光照射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铿锵有力的足音继续回荡在长长的走廊里。

她经过一幅幅画工精致的画,画上是曾经的哈布斯堡家族的辉煌。

终于,茜茜来到装饰着哈布斯堡家族双头鹰的大门前。

警卫一见到茜茜,就立刻挺胸抬头,用手中的古风长枪猛击地面。

茜茜也不回礼,直接动手推门,她的动作那样猛烈,使得年代久远的门轴发出刺耳的声音。茜茜冲进议事大厅,她的突然出现,让大厅内的激烈争论戛然而止。

衣冠楚楚的绅士们全都看着茜茜,很多人似乎猜到了她的来意,但他们全都装出一副一无所知的模样,向茜茜投来茫然的目光。只有极少数人小声的耳语着,交换着对眼前状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