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页(2 / 2)

范伊不知道翟哲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翟哲吐掉口中的一片茶叶,接着说:“如果柳家自愿,范家可以接手,但不可仗势欺人,把价格压的太低。”

范伊笑道:“瞧王爷说的,柳全是晋人,范家也是晋人,岂会欺凌同乡。”

皇权如今一分为二,在彻底击溃清虏之前,翟哲尚不可彻底废除隆武帝。无论如何,还是用自家人更放心些。他不能用太监平衡文官,也许只能用外戚。如宗茂这样没有参加过科考的人,也不在文官的序列中。

夜慢慢深了,倒卧在床上的瞬间,他做出了决定,柳随风必须要登上兵部尚书一职。朝中所有的改革都是从士绅身上扒皮,尤其是江南的士绅,那些文官会支持他才怪。

次日辰时,翟哲早早起床,用完早膳后他来到书楼,传令紧急召见柳随风。

柳随风回到南京已有三日,按理说该来王府拜见。因为柳家武器工坊一案悬而未决,他躲在家中迟迟不出面,因为这关系到他的进一步仕途。

接到王府召令,柳随风急忙来到王府。

内阁的呈文和各地的奏折才刚刚送到,翟哲不想事无巨细都经过自己的手处理,很多事只是看个大概。除了兵部的事情他一直极为关注,其他如三品以上官员变动,户部重大收入和支出才会做出批示。

柳随风随侍卫进入书楼,跪拜行大礼。

翟哲放下呈文,笑道:“你回南京三日,还需等我请你才来王府见我,这是在西南立下大功劳,居功自傲了吗?”

他是用玩笑的口气,柳随风也知道摄政王在对自己开玩笑,仍然很紧张,道:“微臣不敢!”这也许就是帝王之威吧!

翟哲道:“你在兵事屡建奇功,朝廷招降忠贞营、吴三桂和大西军都有你的功劳,说你是本王的第一功臣也不为过。”

柳随风道:“微臣只是借了王爷的势,哪里敢称功。”

真是个乖巧的人。

柳随风跟在翟哲身边十几年了,不知为何,他总对这位首席谋士存有一份戒心。也许,是当初在山西他向自己陈述的那番对朝政的见解吧。

“朝堂之上,没有正确与错误,只有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句话把翟哲引入朝政之争的大门。直到现在,他认可这句话也许是对的,但他仍然无法把这句话当做执政的信条。

因为,如果他完全认同这句话,卢公之死便不是过错,张名振之死也不是。而这两人死于刀兵之中,一直是翟哲心中无法抹去的憾事。

第696章 兵部换人

摄政王理事的书楼不大,前门的窗户沿着墙根侧种植了一列翠竹,书楼的后墙有四颗枝叶茂盛的樟树。

这些樟树都是专门从外地移植过来,翟哲选择它们的原因很简单,樟树可以驱虫。

从这些装饰和摆设的细节中,柳随风认为摄政王是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他应该不喜欢光鲜亮丽东西,也不会喜欢被人过度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