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页(1 / 2)

黄河边境的百姓都被撤到陕西深处,县城和府城里装满了百姓。寒冬季,死尸不会腐烂,也不那么容易被野兽吞食。

从南京北上的明军与义军混编,在各座县城统管城防。

左若在延安府,这里处于西安和榆林卫之间,地形不适合骑兵作战,他留在这里可以统筹陕西全局战场。

有了蒙古斥候,他可以随时了解清兵的动向。

阿穆尔率蒙古联军在榆林卫附近驻扎,任由清兵攻破一个月攻破三座县城,没有出击一次。有蒙古骑兵在榆林卫威慑,山西清虏不敢调集大军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进行纵深攻击。

由于西安城的重要性,明军七成正兵和半数义军被用于驻守西安。阿济格猛攻西安城两个月,又要分心应对身后的吴三桂,攻势已经没那么猛了。

清虏实际已经控制了黄河沿线,东线的战场才是陕西的关键。在东线战场,他只能依靠衣衫褴褛的义军和不那么可靠的蒙古人。

第一场雪之前,延安府以东那些贫瘠的土地上只剩下了半截收割的庄稼茬子。为了不让清虏骑兵再次用老办法以战养战获取补给,左若强行在这些地方实行坚壁清野。

今年不是灾年,老百姓并不愿意离开家园。

明军和义军先是减掉了所有人的辫子,再恐吓汉民,说清虏见到没有留辫子的百姓不留活口,连哄带骗,才把清涧等地的百姓迁徙到延安以西。

陕西越往西越穷困,越往西越寒冷。所以,今年冬天,陕西死了不少人。如果明年开春没有粮食从陇西运过来,会死更多的人。

左若已经许久没有露出笑脸,他坚毅的脸庞如被冰冻的岩石,两个脸蛋上布满了粗皮。在江南呆了十年,他已经有些不适应陕西寒冷的天气,军中那些来自浙东士卒更惨。

格日勒图回到榆林卫后,立刻与阿穆尔一起前来延安觐见左若。他从草原带回来了两千多具皮毛,是左若以陕西提督的名义向蒙古人赊借的。

第671章 借兵

蒙古骑兵从战马上摘下一捆捆绑缚成团的皮毛。

汉人士卒们围上去接过来,送入库房暂存。

这里有些皮毛完整无缺,非常珍贵,放在京城中也是达官贵人才能拥有的。

左若饥不择食寒不择衣,不计成本,只要蒙古部落能拿出来,他就敢要。欠两万两银子还是欠五万两银子没什么区别,那该是户部的烦恼。

想起户部,左若心头还免不了怒火中烧。

他在陕西如此艰苦,户部对义军的粮饷还在斤斤计较。他想组建骑兵,苦于缺少战马,户部也不肯通融。

皮毛交接完毕后,格日勒图下马,走到左若面前施礼,道:“左将军,蒙古两部落能拿出来的皮毛都在这里了!”

左若还礼,道:“多谢你们能施以援手!”他说的是真心话。

阿穆尔跟在格日勒图身后,翘着花白的胡须,不发一言。他只是在展示他的存在,这些皮毛不是土默特单独提供的,也有察哈尔人的功劳。

格日勒图道:“我才从草原回来,听说清虏猖獗,又攻破两座县城。也许我们该主动出击,给他们制造些麻烦?”

阿穆尔在身后撇撇嘴,格日勒图对汉人太殷勤了。蒙古人只是在协助明军,如此天寒地冻,谁也不愿意出门打仗。左若要是借此答应,麻烦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