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页(1 / 2)

归途不急,一行人边走边欣赏太湖的绚丽春光,谈起张溥葬礼上重重,翟哲说了一句话,“仗义每多屠狗辈子,负心多是读书人!”张溥之死让他对大明的现状认识的又深了一层。

宗茂说笑道:“大人,我们现在可也是东林一党!”

“我想当东林党,别人也不会把我们当回事。不过在江南当被当做东林一党,还是有些好处的。”

宗茂冷笑一声,说:“凭什么军中将士血洒沙场,见到文官要屈膝卑躬,官绅不但不用缴纳田税,还占尽了各种好处,朝廷就是太过优待士子,才会有今日的颓局。”

“你说的很好!”翟哲用赞许的眼神看着宗茂。他知道宗茂聪明好学,但没想到他竟然有如此见识,“我在想你一直跟着我理财,实在有屈才了,不如去考个功名,日后也许有用得着的地方。”

“要那劳什子功名有什么用。”宗茂不屑,“与那些素位尸餐之徒为伍吗?”

翟哲笑着说:“嗯,在你没有打破这大明朝的规矩之前,还是要去适应它。”他喜欢宗茂的锐气,像他十年前义无反顾杀向土默特部落。这些年随着他年纪增长,位置变化,行事逐渐沉稳,但骨子里还是留着喜欢冒险的血。

季弘一路上话语不多,萧之言好像对这江南水乡的风光也不怎么感兴趣。

“萧兄,这江南的女子如何?若是见到一个中意的就娶了吧!”翟哲逗乐。

“这些日子一直憋在军营里,还没机会去尝试。”萧之言哈哈大笑。

季弘憋出来一句话,“萧将军听说过秦淮八艳的名声吗?那可是江南一等一的名妓。”他管暗营,这几人没有比他还熟悉江南了。

“很有名吗?”萧之言起了好奇之心。

“季弘,你胆子不小,不怕我回去告你的状!”宗茂嘿嘿偷笑。他与季弘是连襟,知道季弘在家对文莹很尊重。

“不在秦淮河畔走走,枉来这江南一遭了!”翟哲也听过那里的名声。

第350章 扩军与银子

宁绍军备百废待兴,翟哲现在可没有去秦淮河寻花觅柳的心情。

十几天的操练后,他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卫所的士卒老弱病残者多,能战者少,底子太差,不可能训练出强兵。宁绍镇真正能战的兵马是王之仁的家丁,都随他赴吴淞镇上任了。

五月初翟哲向浙江巡抚董象桓请示,因宁绍卫所兵士老弱,且兵员不足,请望义乌、东阳两地募集步卒三千人,往台州募集水师两千人。

大明朝的各省各地,若论招募士卒悍勇善战,与各地民风相关。如广西的狼兵、陕西的秦兵、辽东铁骑都是一等一的强军,其中浙东之地也是其一。浙东与绚丽江南毗邻,但民风好狠斗勇,首推义乌、东阳和台州三地。当年名震天下的戚家军正是以义乌的矿工为基础练出来的。

一直以来举步维艰,现在翟哲终于也终于体会了一把朝中有人好做官的好处。

只要不找他要钱粮,董象桓对翟哲扩军并不在意,当即给金华知府和台州知府发去公文。

宗茂和卢象同作为宁绍总兵府的管家,上下打点,五月底终于在三地散发了招兵布告。每月两两五钱银子的军饷,穿衣、口粮全由朝廷提供,对浙东山区那些只能以挖矿、打猎为生的老百姓来说,是无可抗拒的诱惑。

左若是台州参将,负责在台州招兵。

逢勤在义乌和东阳招兵。

元启洲和鲍广监督募兵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