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页(2 / 2)

翟哲倒吸了一口冷气,转念一想,大明首辅!能坐上这个位置花这么多银子不算亏。现在的问题是,崇祯皇帝的心思琢磨不透,若是事不成,这些银子怕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翟哲知道自己被叫到这里的目的,这种事情不可宣扬,一旦事泄,立刻声望扫地,人知道的越少越好。

“我在复社筹集了十四万两银子!”张溥声若洪钟。复社人多嘴杂,不是一条心,如东林党元老钱谦益与周延儒是死对头,不但不能去筹款,连口风都要把紧。复社门生中,值得他信任的多是谦谦君子,不可与其商议这等阴暗的事情,但有些污垢之徒的银子又不是那么好拿的。他声望虽高,家境却不是很富裕,很多时候声望和银子不可兼得。

“我出四万两!”一直看上去有些昏昏欲睡的阮大铖一语惊人。

“集之兄!”周延儒言语中也有些动容。两人相交多年,阮大铖是官宦世家,家中良田几千亩,但四万两银子也是近半数家产,如此慷慨解囊,若是事不成,他无以回报。

阮大铖摆手示意他无需多说,神态中倒是很豪爽。

“若挹斋先生不嫌弃,小生也愿奉上四万两银子。”翟哲知道这等机会是别人想求都求不到的。他这些天对周延儒的心思没白花,也许是对卢象升的忠义之心,让周延儒侧目相看。

周延儒点头表示认可,拿一个武将的银子,比拿那些复社门生的银子要让他安心的多。

张溥力推他上首辅,其心不言而喻,此事若成这个把柄便会死死把握在他手中,但这杯带毒药的美酒他无法拒绝。在宜兴蛰伏六年了,被温体仁斗倒六年了,他从未忘记过坐在那个位子上的滋味。

“挹斋君若坐上首辅,当以东林子弟为重,革除积弊,让大明天下重归太平!”张溥的语气让一旁的翟哲听起来都觉得不舒服。

听说张溥还是周延儒门生。但自从崇祯二年,周延儒联手温体仁与东林党反目后,他回到江南只能仰曾经的弟子鼻息度日。

大明朝廷的党争,柳随风曾经给翟哲详细讲述过。崇祯皇帝先利用东林党斗败阉党,再在崇祯二年己巳之变后把东林党人贬回老家。周延儒是江南人,但察言观色的快,不但不与东林为伍,反而与温体仁联手斗倒了东林魁首钱谦益。自此大明的首辅的位置几乎就在温体仁和周延儒手中交替。

崇祯不喜朋党,东林党人再想入阁难比登天,因此才有复社和周延儒的联手。

“挹斋君坐上首辅,我只要个吏部给事中的位置!”吴昌时干笑,他突然饶有兴趣的看向翟哲,问:“彦直君想要什么位置?”

张溥和周延儒的目光扫向翟哲。

朝堂大事与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没什么区别,翟哲心里嘀咕了一阵,略作沉吟,张嘴说出了自己思虑已久的位置。

第341章 许都

这是个翟哲无法拒绝的诱惑。

卢象升是翟哲的主官,他又在卢公灵前自认做学生,毫无疑问被打上了东林门生的标签,这是他能参与这场密会的基础。对江南几位元老来说,他是个外人,没有牵扯进入那些家族恩仇的纠葛,一个富有的副将,在朝中没有根基,在周延儒眼里就是待宰的肥猪。

有时候不要怕被人利用,那说明你至少有被利用的价值。朝廷之争,就是相互利用,卢象升死后,翟哲心中再没有约束。

黑色的马车哒哒走在来时的道路,方进小心驾车,以免触碰到官道中渐多的行人。

车内翟哲静心看两边的风光,柳全果然没对自己夸张江南的富庶,太湖两侧的良田若都种上水稻,养十万兵也够了。但这些财富不归他所有,他现在缺钱,很缺钱。

柳全已经让柳锐回右玉,把藏在地窖中藏了多年的银子都取出来,换成北境的货物,在冬天到来之前运来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