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页(1 / 2)

这样的事从柳随风嘴里说出来容易,要让他决策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到逼不得已,谁能舍弃自己一手创下的基业。依附他的人越来越多,如柳随风、左若和萧之言都各有想法,宗茂、逢勤等人还很年轻,日后难免会有自己的主意,但他才是那个真正掌舵的人。要让其他人为自己效力,而不是被别人的思想左右。之所以喜欢与柳随风下棋,是因为与他交谈时,能够获取一些新思路,军中其他人达不到这种境界。

窝在家里过冬的日子过的很快,再过十几日就到春节了,今年商盟的收益很不错,宗茂在忙于给前期插股的几个商号分红,潞州的曹家能分到两万两银子。潞州的粗铁一直是商盟对草原商贸中利润最大的一部分,商盟让曹家插股,在经营铁甲兵器的生意上也是获益匪浅。

宣大北境一片安详,卢象升任宣大总督以来,宣府和大同两座边镇的局面大为改观,曾经常有贫困的百姓和卫所兵士逃入草原的现象再难见到。一是因为漠南草原连年战乱,不复曾经安定的局面,再则就是粮价下降,百姓的日子好过了些。

一连三天暴雪下下停停,天气放晴时地面积雪甚厚,从北京城往宣府的官道上出现了一对骑士,战马跑的热气腾腾,锦衣卫缇骑恨不得把马鞭子都抽断。

急促的铁蹄一路敲醒了宣大的宁静,骑士每到一驿站立刻换马,因为雪天路滑的缘故,缇骑从京城到达阳和卫花了近两天的时间。锦衣卫飞马冲入阳和卫的城门,裤腿上冻上一层冰雪。下马后,骑士来不及喘气,急匆匆冲入总督府。

“圣旨到!”

卢象升忙不迭摆香案接旨,他之前没得到一点传闻,不知来的是什么消息,心中有些惴惴不安。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清虏兵马两白旗于十二月十三日破墙子岭长城入关,两红旗及镶黄旗十二月十五日破青岭关入塞,蓟辽总督吴阿衡战死,京师有难,命宣大总督卢象升即可调集兵马进京勤王。”

锦衣卫焦急的话语逐字传入卢象升的耳朵,让他本就苍白的脸变得没有一点血色,如门外皑皑白雪。

“卢大人,事关紧急,请速速调兵吧!”锦衣卫把圣旨交到卢象升手中。

“这是怎么回事?”卢象升口中喃喃,还没从震惊中缓过神来。清虏大军八月从漠南草原退兵,怎么会毫无征兆的在腊月攻入长城。

“前日雪大,蓟辽总督吴大人外出赏雪饮酒,喝的有点多了,夜晚清虏攻偷袭长城,无人可调集兵马支援,被清虏攻破边塞,吴总督醒转的时候,多尔衮率两白旗大军已经入塞,在密云县大败守军,吴总督死在沙场了。”这锦衣卫千户知道的甚多,详细告之卢象升。

“吴阿衡酒醉,清虏连夜突袭,无疑是蓄谋已久!”卢象升脊背发凉,连他也小看了辽东的皇太极。

近年来宣大防御稳固后,清虏对大明的办法不多。蓟辽镇边境险关不逊于宣大,山海关防线稳固,若不是找准了这个机会,清虏想入关也不容易,恐怕吴阿衡那一醉不会这么简单。想到这一节,卢象升的念头自然转到曾经与清虏有过勾勾搭搭的晋地商人身上,那些人虽然眼下看起来老实了,随时有可能蹦跶出来咬宣大一口,这么一想,那些人还是留不得。

锦衣卫骑士不知道眼前的卢象升转了这么多念头,接着说:“除夕将至,京师百姓在家中等着过春节,如今官道上全是逃难的百姓,天气寒冷,路边常有冻死者,请卢大人速速入京。”

“我这就召集兵马!”卢象升醒悟过来,命杨陆凯先安置精疲力尽的锦衣卫前去歇息。

阳和卫瞬间从安静转向忙碌,一匹又一匹快马冲出城门,奔向宣大镇各地。这等天气和路况,宣大镇兵马能集合进入京师,最快也要半个月时间,不知道到时候北京城已成了何等摸样。

清虏多骑兵,善野战,卢象升知道自家情况,以步卒为主,这一战不可急躁,唯有徐徐等待战机,方可一胜。但京城的皇帝会理解他的苦衷吗?从接到勤王的诏令起,他陷入一种不可摆脱的焦躁,坐卧难安。他任宣大总督以来,最怕的就是清虏入寇京畿,在北京城周边野战,他像是头顶被悬挂着一柄利刃,战场的主动权全在清虏手中。

宣府的兵马先集合完毕,斥候入京师打探军情。清虏大军有六七万骑兵,全是八旗女真,卢象升若不等山西和大同的兵马集合完毕先入京畿,相当于杯水车薪。宣大镇以山西的兵马最多,偏偏山西镇驻军离京城最远。

接到圣旨后三日,北京城内又送来兵部的紧急文书,京师上下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全指着宣大镇兵马前来救命。

城外茫茫雪原上烽火连连,逃难的百姓只来得及背上一个包袱,沿官道蹒跚向南。天寒地冻,饥渴难耐,身体稍弱者几天后便支持不住倒在路边。

清虏两支兵马分别由多尔衮和杜度统领,攻入长城后不急于往大明境内进军,而是兵分两路连破三座县城,一直向北京城郊通州方向烧杀抢掠,囤积物资,供大军所用。相比征伐蒙古的清苦,杀入大明的俘获要丰厚的多。

天气忽晴忽阴,白日积雪融化让道路化成泥泞,夜晚又冻的结实。骑兵沿着汉人逃难的行踪前行,一路无大明兵马前来御敌。入明后十五日,两支兵马在通州会师,抢掠了维持大军两个月的军粮。

明日就是汉人的春节,多尔衮和杜度在大帐中也温了一壶小酒浅酌,以示庆祝。这种天气汉人无法忍受,但对他们军中这些在偏远辽东山林中生活过来的人来说,其实算不得什么。

在大明京畿之地,多尔衮的消息很灵通,这一半要归于岳托的功劳。当年岳托奉命掌管漠南的大明的事务,在宣大、蓟辽和京畿埋下无数条暗线。在宣大眼线因为八大家被打击暂时收敛了,但蓟辽和京畿仍然畅通无阻,否则怎能入关如此顺利。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多尔衮偶尔也能想到岳托的好处,可惜他偏偏要身犯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