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页(1 / 2)

炮阵中,孔有德看多尔衮的背影又抹一把额头。昨日战败,多尔衮的脸色让他大气也不敢出,睿亲王若有怒气一定会先发在他们这些汉将身上。大清各贝勒旗主,除圣上外只有死去的岳托对汉人最和善,多尔衮对汉人从不假以辞色。

骑兵举着三角令旗飞驰而来,传令:“开炮!”

“开炮!”孔有德挺起胸膛,挥旗下令,只有这个时候他才底气十足。他以汉人的身份投入大清,唯有尽力效忠卖命,奋勇杀敌,才能保住自己的身份地位。

“开炮!”

铁球拖着白色的烟尘砸向城头,砸中墙体声势惊人,但砸在墙头的铁球远没有像昨日那样令城头的守军混乱。

砸在城头的铁球发出的声音沉闷,不像昨日那般清脆,原来杨国柱连夜令士卒找来棉被浸水包在城头的砖石上,虽然挡不住铁球,但可避免飞起的碎石伤人。

城头守兵不多,多数士卒藏在城墙背面台阶下候命。

炮声持续了小半个时辰结束,多尔衮挥手,“出击!”弓箭手和士卒健步如飞,骑兵缓缓移动,面向紧闭的城门。

“清虏攻城了!”城头元启洲第一声高喊,石阶下盾牌兵排成一纵列踏小碎步奔上墙头,掩护弓箭手射击。经历了昨日守城战的士卒成了老手,督促同伴搬运木石,小心不靠近墙头。

元启洲从垛口孔往下看,今日攻城的清虏远多过昨日,云梯比昨日多了一倍,弓箭手也更密集。

“杨总兵,制台大人有令,城头的兵士皆归你指挥!”一个红脸汉子站在杨国柱右手,正是山西镇副将万昌,城头半数士卒来自山西镇。

“好!”杨国柱吸了一口气,都准备好了。

从第一支长箭集中铁盾发出“当”的一声响,城下的铁箭像被捅了窝的马蜂一般追蜇不息,女真弓箭手一排排依次上前射箭压制城头,只留少数神射手自由攻击。

“木石准备!”城头身穿铁甲的力士将滚木推向城墙边缘。

连吃城下弓箭手的亏,明军弓箭手远比不上清虏精准,火铳射击的距离有限,其他如突火箭等火器准星奇差,库房也没多少储备,杨国柱索性将仅有的重甲集中在城头。

城头的守军不再慌于施放火铳,有条不紊的砸下滚木。

“闪开,闪开!”元启洲一路高呼,领一帮士卒开辟道路。城头各处架起了十几口大铁锅,浑浊的菜油倒入其中,其下点燃木柴,不一会功夫锅内的油开始冒青烟。元启洲咧嘴大笑,舀上一瓢顺着云梯倒下去,伴随惨叫声好像有一股蒸汽冒上来,竟然有一股熟肉的香味。

多尔衮看了一个时辰,冷脸下令:“撤军!”

守军士气正盛,强攻宣府长城得不偿失,宣大这么长的边境线,他没必要死死在这里纠缠,毕竟只有一个卢象升。

第248章 诱敌

多尔衮从不将从登州叛逃来大清汉人的火炮营当回事,有了这些火炮大清还是无法攻破宁锦防线和山海关天险,有了这些火炮他们也无法攻破像宣府长城、大同城那些的雄关峻城,至于野战,大清无需这些铁炮也能将明军杀的屁滚尿流。

但得胜堡一战稍稍改变了他的看法。

三天前,他从宣府城下调集一半火炮穿过草原到达大同境外的草原,为防止卢象升折返大同,他一日也没放松过对宣府长城的攻击。他不知道卢象升在宣府不敢冒险。

得胜堡是通往大同最方便的道路,多尔衮还记得,崇祯三年他曾攻下此堡进入山西,当时足足花了一天时间,损失了数百将士。但现在只花了半天,铁炮轰塌了一块城墙,眼看胜局已定,他令随军的汉卒进攻。陛下执着建立汉八旗和蒙古八旗,现在该是检验这些人战力的时候了,看他们是否有资格与女真勇士并肩而战。

城墙的裂口就在眼前三四百步外,耿仲明能看见躲藏后明军守卒的衣角。他与孔有德同时投奔辽东,一直看孔有德的火炮营大杀四方,自己还没得到过施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