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你们随子仪于狼山大败突厥骨颉利兵马之前,也曾经担心过会被人当成是阵前送死鬼,可有此事?”
郭子仪当初那番话固然狠,可如今回想回想,曹金山和史万奴全都觉得振聋发聩,若无那时候这一番当头棒喝,也没有他们的今天。于是,曹金山清了清嗓子,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是。”
“可结果如何?”
“结果若非我们后来拼死力争,郭将军险些把我们全都放在后军。郭将军说,先锋要的是最不怕死的人,不要还未上阵就先言败死的胆小鼠辈!”
这却是把郭子仪的话稍稍改头换面。这时候,杜士仪方才似笑非笑地说道:“你们可曾听到了?当年燕国公在世的时候,就一度在各地裁撤边军六十万,而我这次,更是把当初那些胡酋凑出来供灵州征调的数千兵马退了回去,只留下此前建功的千余人!尔等白担心了,我大唐不缺边军!”
听到不缺边军四个字,康德勒不禁脸色涨得通红。而曹金山和史万奴想起当初被郭子仪如此不留情地痛斥时,反应也差不多,忍不住彼此对视了一眼,却都没吭声。果然,杜士仪这话还没完。
“尔等在江淮河洛散居多年,早已经磨掉了锐气,失去了血勇,还谈什么上阵打仗?老老实实在陛下划给你们的宥州之地放牧,养家糊口,没人指望你们出力拼杀在前,不要高看了自己的能耐!”
康德勒被杜士仪左一句右一句打击得狂躁无比,气昏头的他本能地大声嚷嚷道:“你既然看不上我们,为什么还要把我们弄回来!”
“那是因为军中士卒要操练,要打仗,要保家卫国,可河曲大片的牧场全都空着未免可惜,难不成还让朔方最精锐的军队来放牧牛羊不成?”
杜士仪气定神闲地回答了康德勒的疑问,见其一张脸红得仿佛能滴下血来,他这才走到了已经拔出箭头包扎上药的康特仁跟前,缓缓蹲下身去。发现老人虽说面色苍白,但总算还清醒着,见到自己就立刻蠕动嘴唇想要说话,他便笑了笑说:“老族长,这次多亏你奋勇挡在前头,这才得以让康将军平安无恙,有你这样的老成族长,是这康姓一族的福气。”
“大……帅……饶……恕……”尽管拼尽全力,可康特仁还是只说出了这几个字,顿时嘴角抽搐,双手颤抖。
“该饶的人我不会大肆追究,但该严惩的人,我也不会轻饶了,老族长尽管放心。”
康特仁迷惑地瞪大了眼睛,想要弄清楚杜士仪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可终究力有未逮。口服的伤药中带有某些宁神的成分,不知不觉,他的眼皮就耷拉了下来,呼吸也变得较为低缓。这时候,杜士仪方才站起身来。
“康将军,此地交给你安抚,严查从其他地方混进来的奸细!曹金山,史万奴,你二人既然已经完成了之前的任务,那就带所部扈从于我!”
“得令。”
随着三个整齐的声音,杜士仪再不看康德勒等被押的人一眼,对康庭兰及其身边自己拨给的那个护卫微微颔首后,当即带着曹金山和史万奴大步走了出去。
裹紧了大氅的他心中很明白,去年开春的那场仗,是那位突厥左杀骨颉利为人挑唆一时昏头打的,而要打河曲,最好的时间不是秋高马肥,也不是开春播种的时候,而是冬天黄河封冻这一时期,因为只有那个时间渡河最容易!突厥人年年过冬都要面对这样的苦寒,早已完全习惯了!
这场宥州胡乱一定要扑灭得快,否则就容易让突厥人有可趁之机。既然某些人借突厥生事,煽风点火,那就休怪他下手狠辣了!
第868章 公报私仇
由于之前王晙张说平定康待宾之乱后,把五万余口胡户全都从朔方迁到了河洛江淮,故而河曲腹地一度只剩下少许当年见机得快,倒戈随同唐军扑灭了这一场叛乱的昭武胡户,这么多年休养生息下来,诸姓人口加在一起,也只有区区一万四五千。这其中,米氏一族大约一千五六百人,较之康氏安氏人口少,但也不算是最弱小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族长米正明便犹如土皇帝,管辖着下头的众多人口,日子颇为逍遥。
可前一次因为听了康无延的挑拨,从部族中挑出两三百人送去了灵州听候节度使府调遣之后,他的烦心事就来了。米罗诗这个刺头,他原本是打算送走拉倒,最好死在战场上,可谁曾想一场仗打下来,米罗诗和其余三人一起,竟是因战功而被杜士仪提拔为别将。事后,杜士仪直接派了人知会他,将随同米罗诗征战的那五十七人全部要到了朔方节度使府麾下,虽尚未接走这些将卒的家人,可仍然让他心中惴惴。
谁能想到,一个他曾经认为伸出一根手指就能掐死的小角色,现如今竟是眼看就要爬到自己头上来了?
于是,得知米罗诗所部奉命护持康庭兰安置那些从河洛江淮迁回来的胡户,而康无延又在除夕夜说了那么一番话,米正明竟是成了所有族长中,除却康无延之外最积极的一个人。他不但派出了最亲信的部下潜入到胡户安置地,散布各式各样的假消息,而且还额外派人前去灵州城中造了一番谣言。在他看来,能否从中得到人口补充壮大自身,暂且还可以放在日后再说,至少他要把米罗诗这么一个不稳定的因素给消灭,否则自己日后如何继续当这个族长?
只要康庭兰有个闪失,米罗诗一定自身难保。就算侥幸逃得性命,届时杜士仪也不会放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