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页(2 / 2)

来到万年县的县城,秦怀玉问县令的第一件事并不是这万年县有多少的灾民,而是问的最近万年县有什么工作需要很多人做。

县令本来已经准备好了所有需要的说辞,可随着秦怀玉的这句话出后,他却是被直接问蒙圈了,想了半天这才对秦怀玉说道:“启禀指挥使大人,万年县到长安城的驰道多年未曾修缮,如今已是坑坑洼洼,正需要大量的人手进行修理。”

“很好,你现在要做的是将所有的灾民分门别类,正值壮年的壮劳力全部统计在册,告知他们,若是愿意修理驰道的,每天可以领到一斗粮食,至于其他人,依照旧历就好。”

旧历就是每天两碗稀粥,吃不饱也饿不死,反正就是能够凑合着活着,而那些壮劳力通过一整天的劳动确实能够领到一斗米,也就是说甭管是他自己吃还是一家人吃,一天三顿都是干的,吃饱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微臣这就去办。”

看到县令离开之后,秦怀玉这才对着身边的贾一询问了起来:“是不是这么个意思?”

“嗯,差不多了,不过你还能在灵活点,比如妇女给那些壮劳力做饭,小孩帮忙什么的,总之让他们知道一个事情,那就是想要闲着吃救济,只能是饿肚皮,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过上好日子,也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整日里无所事事的人们有事情可干,保证他们不会在你赈灾的时候出什么幺蛾子。”

赈灾的办法实在是太多了一些,虽然蝗灾比不了地震或者洪水,不用找都能够给百姓提供大量的工作,可蝗灾也有蝗灾的好处,最起码地还能继续种,还能空出很多的劳力,进行建设,可谓是一箭双雕。

第135章 要想富先修路

从古至今,只要是遇到什么自然灾害,需要国家进行赈灾的时候,国家总是会出大头,那么剩下的就会交给有钱人发光发热。

如今蝗灾导致关中大地上出现了无数的灾民,只要是走在路上,到处流离失所的百姓,国家固然派出了赈灾指挥使,可大唐也不过是刚刚建立起来没有多少年,国库里面存有的粮食除去维持国家正常运转的,剩下的那点实在是不够让这些灾民渡过这段艰苦岁月的。

就在这个时候,众多的商贾就开始展现他们的力量,朝那些流民伸出援助之手,只是商人的本质就是为了追本逐利,所以他们虽然会拿出大量的粮食,却也不会做赔本的买卖。

等到蝗灾结束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的百姓成为了商贾们家中的家奴,甚至原本那些本本分分等待着救济的灾民,莫名其妙的就成了奴籍。

贾一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多么高尚的人,不过自己吃肉给别人口汤喝这种事情他还是会做的,长达一整年的收集,让他储存了大量的粮食,到了眼下的灾期,这些粮食就成了能够花的银钱,雇佣一些流民给自己干点事情,然后给他们一家一个温饱,这种事情还是很公道的吧。

暖房区得扩建,现在只是靠着那两亩暖房,实在是很难供应所有四方饭馆对蔬菜的消耗,酿酒坊也得扩建,酿酒坊的产出早就供应不上市场的需求,甚至就连一星佳酿的价格也随着大量的消耗而被人为的提高了起来。

河边庄园的图纸贾一早就准备完毕,就等着大量的人手就位,就准备开始建造了。

随着秦怀玉的私处游走,跟在他身后的赈灾粮食变的越来越少,眼瞅着灾民越来越多,粮食却是越来越少,年纪轻轻的秦怀玉也是不禁犯起了愁,皇帝交代下来的事情,他甭管是想什么办法都的给完成的妥妥当当,只是看着面前那些等着大眼睛等待着吃饭的饥民,秦怀玉觉得就算是把整个秦府卖掉,也不可能将这些饥民的肚子填满。

贾一被秦怀玉带在身边唯一的作用就是在关键的时候出谋划策,这不才刚刚遇到一丁点难题,求救的话语就出现在了贾一的耳边。

“贾兄,帮我……”

其实都不用秦怀玉说,贾一就知道是怎么回事,秦怀玉固然是让大量的劳动力参与了劳动,道路切切实实的修了不少,可是李二拨给的粮食却是没有得到任何的收回,只有一味的消耗,早晚有一天会消耗一空。

只有让产出变成新的收入来源,才能保证粮食的源源不断。

听完秦怀玉的诉说之后,贾一直接从椅子上坐了起来,走到秦怀玉的身边,轻声说道:“路本来就是让人走的,只不过既然这路是你修的,那么对那些走这些路的人收取一些过路费,不算是什么太难以接受的事情吧,而且只收取路上商贾的粮食,平民百姓不收,这样一来,你手中的粮食不就能够源源不断了么。”

过路费这种事情看起来只有强盗才会这么干,其实不然,后世的收费站,不就是这么干的?我既然把路修的好好的,日常的维护和修正还得我进行,那我收取一些走这些路的人的过路费,应该不算是什么太大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