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页(2 / 2)

这时让我意外的是……竟然又有十几架的米8从喀布尔方向飞来……

当然,这一次飞来的米8并不是用来伞降的……除非他们想让更多的苏军被我们围困在山谷内。

它们很明显是用来弥补米24的不足的……因为我在望远镜里看到这些米8上都挂载着武器……但很快我就知道它们的作用不仅仅如此,因为它们到达战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往二号山谷空投了一批弹药。

这也就是米8的好处……可以十分方便而且快速的为前线提供各种支援,包括投送弹药补给甚至是运送伤员……也难怪苏军会把它形像的称为“搬运工”。

也许是因为得到了一批补给,又或者是因为得到了十余架米8的空中支援……米8的火力一点也不弱,因为它是重型直升机,所以常常挂载四具火箭巢另加三挺机枪参战(三挺机枪分别位于机头正中,左、右两挂架),这还没算上机舱内往外射击的机枪……只是因为它并不是专用的武装直升机,所以在防御和灵活性等方面与米24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但这也足以让苏军士气大振……在稍事休整之后就再次高喊着朝二号山口扑去……

二号山口可以说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山口……这是因为01号山谷相对较宽,而且1号山口也比其它山口要宽上几百米,这样的地形更适合苏军大规模机械化部队的展开,所以如果我们在2号山号挡不住苏军的话……那基本就只有像教导员说的那样,给他们点教训放他们逃走也就是了。

苏军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对二号山口的攻势也特别猛烈……远程火炮轰过之后马上就是迫击炮,紧接着就是直升机掩护着一批一批的步兵朝山口发起冲锋……

应该说这时候直升机的掩护比任何其它的火力掩护都有效,因为它没有任何死角,同时又可以灵活、快速的机动到敌人火力面前进行精确打击和压制……在它火箭弹、导弹的打击下,像碉堡之类的坚固工事都算不了什么,战壕里的步兵就更不用说了……直升机只要沿着战壕的走向飞,然后机枪“哗哗哗”的猛扫,只一会儿的工夫就可以在敌防线上撕开一个大缺口。

但我军这时也有充分的准备……这时的我们防御重点其实并不在于二号山口阵地,而是分散到山区里的迫炮阵地!

所以直升机在二号山口的高地上其实找不到多少目标……大多数的战士都躲藏在防空洞里。

但苏军步兵却又没法冲上这个阵地……因为只要他们一发起冲锋,那迫击炮的炮弹就会像长了眼睛似的从四面八方飞射过来……只打得苏军一个个人仰马翻的血流成河,接连发起的几次冲锋都无一例外的在付出了惨重的伤亡后不得不退了下去。

这就是战场上的现实……不管部队有多勇敢,士兵的士气有多旺盛……肉体都是无法与钢铁和火药制成的子弹、炮弹较劲的!

第八十五章 谈判

在我军迫击炮精确而猛烈的迫击炮火打击这下,苏军的攻势很快就陷入了瘫痪……

坦克一上来……没两下就让迫击炮给逼停,迫击炮炮弹虽然没有穿甲能力,但如果炮弹直接命中坦克也有很大的机率将里头的坦克手震晕,这时躲藏在山口两侧高地上的战士很快就会朝这些坦克打来一排排的火箭筒与“吹管式”导弹……这些装备对付起坦克来还是很有效的,尤其是“吹管式”防空导弹……因为发射之后还可以不断的调整方向,所以打速度慢的坦克命中论往往很高,一般两、三发过去就会有一发击中目标……于是只一瞬间山口里就堆满了几十辆被打得火头四起的坦克残骸。

步战车和装甲车就更不用说了……虽然它们的速度要比坦克快得多,但它们的装甲也只是堪堪能抵挡子弹,对于迫击炮就无能为力了。所以游击队根本就不需要担心这些东西,他们要做的只是在山口两侧潜伏,然后用火箭筒打或是高射机枪打掉几个漏网之鱼也就可以了。

至于苏军步兵……看着坦克和穿甲车都冲不过去,他们这些血肉之向躯当然不可能穿过这种用炮弹炸出的火墙。

这也就是地面部队的局限性……只要敌人的炮弹足够多,能够在战场上炸出一道火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炮火封锁”,那么不管是多强的部队都无法通过。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逃出生天就只有两种可能……

一是用己方的火力压制住敌人的火炮……苏军的确也是这么做的,在我们用迫击炮对苏军实施炮火封锁的时候,苏军就召集了大量的远程火炮朝我军迫炮阵所在的两侧山区实施轰炸……

这种做法当然是对的……只要能压制住我军的炮兵,那么矗立在苏军面前的火墙自然就会消失或是减弱,那么苏军也就能够从山口逃脱。